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年味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用一个黑粗麻袋套在炉膛口,再用一个金属套筒套在一个犄角上用力一扳。因为持续加热,炉膛里的温度很高,会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突然打开,于是发出“嘭”的一声巨响,爆米花随着气流全部冲进了黑粗麻袋里。听到这声响小姑娘们会远远的捂着耳朵,男孩子们则兴奋异常。毕竟响声过后,代表着新的一锅爆米花出锅了。师傅把麻袋往边上一扔,那么是谁家的爆米花,谁家就提着黑麻袋把爆米花倒进自己家的簸箕里拿走。

    轮到我了,爆米花的师傅问:“要加糖精吗?”

    “不要。”

    我知道,母亲给他的一角钱中,肯定没有算上加糖精的那一份。我把簸箕递给爆米花的师傅,他接过来把里面的大米、玉米倒进了炉膛,然后用金属套筒关紧了,继续拉动风箱、转动炉膛,接下来的一切就交给流淌的时间了。

    今天的晚饭是糯米饭。糯米饭又香又糯,我母亲边吃边不停地提醒我们说:“别一下子吃得太多了哈,一顿吃得太多肚子胀死了,大年初二一早还会给你们煎糯米饭的。”

    这里的风俗就是腊月二十四做的糯米饭,吃不完的部分要先盛起来放到一边。大年初二的早上再用大葱加上菜籽油一起煎一下,煎糯米饭香味更足。

    饭后,我父亲没有像以前那样坐在大桌子旁抽烟,而是很快就起身把一口大缸使劲的往堂屋挪,我母亲手里拿着一块抹布跟在他的身后。父亲刚把大缸放稳,母亲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清洁起大缸来。这时,那个把我从大粪坑里救上来的大红剔着牙花子,手里夹着根香烟走了进来,我父亲连忙满脸堆笑的迎了上去。

    “这么早就过来干什么?刚吃完晚饭,怎么不再歇一歇?”

    大红:“反正也捱不掉,早晚要干不如早点来了。”

    我父亲请大红坐下来,给他沏了一碗茶。我站在旁边听着大人们的对话,心里明白这是家里请大红来蒸馒头了。对于北方人而言,馒头是平常饮食。但是对于南方的农村人来说,馒头那可就稀罕了。一般只有到了年关时,各家各户才开始一年一度的蒸馒头。晚上在一口直径1米左右的大缸里发好了面,第二天天不亮时开始一笼一笼地蒸出来,一般要到当天下午才能完事。这一次蒸出来的馒头,一直要吃到夏天过后。后来我在龙城金川中学上高中时,学校食堂要是哪天蒸馒头了,一定会引起不小的轰动。很多平时学习时间抓得非常紧的同学,也会放下书本早早地跑去排队,生怕去晚了买不到馒头。

    大红的父亲是我父亲多年的好朋友,他有一手发馒头的手艺。以前一直都是大红的父亲来我家帮忙蒸馒头,后来大红也跟着自己的父亲学艺。蒸馒头绝对是个体力活,慢慢的大红父亲年岁大了,大红这就接过了他父亲的接力棒。包括我家在内的这几户和他家要好的人家,每年春节前的蒸馒头自然就交给了大红。

    大红掐灭烟头,又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抬头问了一声正在炉膛后面烧开水的我母亲,说:“二娘娘,水好了吗?”

    “才听到响,还得等会儿”。我母亲一边往炉膛里添着木棍,一边应着话。庄户人家平时烧火做饭用的都是麦秸和稻草,但要是蒸馒头的话,炉膛里必须架起木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足够的火力。俗话说,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才听到水响,自然就是水还没烧开呢。大红和我父亲就又坐在那天南海北的神侃一通。过了一会儿,水烧开了,大红系上围裙开始往大缸里面倒上白面,然后再一点点地加进滚开的水。大红把着一根长约一米左右的粗木棍权当是大号擀面杖了,和着大缸里的面,不用说这很费力气。忙活了将近两个小时,大红把一床被子盖到了大缸口上,这标志着发面的工序已经结束了。我父亲又给大红递了根香烟,大红接过香烟点上了火,又端起茶碗喝了几口茶,然后出门回家睡觉去了。因为明天凌晨三四点钟,第一笼馒头就要开始上锅蒸了。

    平时不管家里有多忙,只要树林不来捣蛋,我和哥哥们都能睡到自然醒,可父母和姐姐们则没有这个福气了。我家人口多,每年蒸的馒头数量就比别人家的多。蒸馒头的笼屉直径有一米左右,一笼馒头出锅,倒出来就是白花花的一片。今天的第一笼馒头格外早,大概是在两三点钟就上了锅,等到我和哥哥们起床时,门外临时搭起的一个大长条台上,已经放上了满满当当的馒头,有的馒头上还冒着热气。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悄悄的走到外面,拿起一个馒头就吃起来。这时被我四姐看到了,正想拦着我呢。她说:“志强,等会又要有新出笼了,吃热的更好。”

    听到四姐的话我没有应声。四姐继续说道:“一会四姐要去文工团排练,你在家帮着妈妈拾馒头哈。”

    我边吃边应道:“好的。”

    我四姐有点文艺细胞,平常喜欢唱唱跳跳,这不公社文工团招人,她凭着自己的实力被选中了,成了一名不用下地干活、成天穿得干干净净、令人羡慕的公社文工团团员。可芦竹这个名字实在是有点不雅了,连文工团的报幕员也向团长提了多次。这回我父亲不同意也得同意,最后点头把她的名字从芦竹改成了如竹。音还是那个音,但改掉了鄙视和土气,增添了尊严和文化,还有了不少文艺范呢。四姐平常演出比较多,一直住在公社大院里很少回家,家里的一些事也指不上她。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