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启愚治政山西后,首先至书余允文,要他带领唐明渊、欧阳亮等几十名中过举人的学生前往山西做官,又任赵显为新的三学博士,负责“魁星三学”今后的日常事务。他还将晋阳的“天龙书院”扩建为“天龙三学”,培养文化、武学和技能三方面的人才,并授予丁训名誉博士,配享书院文庙。宋启愚又向大同拨付了钱粮,命弓康年、段卫国立即开建关北长城,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宋启愚还把已在济南定居的邝玄先生请来,和王庶、方庆钟一起推行新的生产技术,在晋阳、汾阳、代州、泽州等地建造工坊,提振地方经济。宋启愚又抛开“华夷成见”,大胆地命令山西货栈和身在登州的侯宗等人代表山西与东瀛人和高丽人合作,开展海上贸易,赚取外贸利润。他还走向市井村田,亲自探访晋阳的社会秩序和生产情况,并派出曹可用、毛小等人前往山西各地暗查官员的名声品德和工作能力,以期及时监督,惩恶扬善,提升行政效率,改善百姓生活。
这一日,宋启愚带着康恩、刘戈微服前往汾河边视察农耕情况。宋启愚看着丰收在望的小米田,心情大好。他走上地头,在一棵大槐树下,与正在乘凉的农民攀谈起来。他让刘戈把带着的黑面馍分给众人吃。一个农民咬了一大口馒头嚼着,又把自己拿的黄面馍掰了一大块递给宋启愚说:“老弟,尝尝老哥的,这个加了一点点白面,好吃。”宋启愚接过馍来,尝了一口,笑着说:“老哥说的不错,确实好吃。咱是哪个村的?现在日子过得咋样?”那农民憨笑着说:“咱就是这桑树坡人。每年打的粮食,交了贡还了账刚够过活呀。这今年春上,咱这儿来了位新节度使宋大人。他一下子把青黄法的年利降到了两成,说是剩下的利息由官府提请中央减免。老百姓开始都不信啊。结果,宋大人就让各县整理了各乡各村要还的皇粮数量,命他们做成布告发到底下,各村各乡又算出每家该还多少,把这些数字写出来贴到城门口和村头。宋大人又让各地官府当着百姓的面,烧了之前咱大伙画押的高息文书,这咱才放了心。这眼看就该收夏粮了,约摸着每家都能多得十几斗粮食咧!咱山西人总算能过个松快年了。”另一个老农咳嗽了两声,说道:“听说宋大人是咱山西光裕寨宋老令公的后人,前面还打败了柔然人,保住了大同城,那可是咱山西的大救星呀!我还听说,宋大人身高一丈五六,手伸出来象蒲扇,脑袋比斗还大……”一个年轻农民嬉笑道:“二叔净瞎说,哪有人长那么高的?”宋启愚也大笑道:“看来这位宋大人还真不是凡人啊!我听说他下个月要到咱这汾河边上祭拜河神,那大伙不就都见着了。”老农又轻咳了几声说:“可不是吗,祭河神是咱这儿几百年传下的规矩。咱县里的老爷们正在前面让民夫们建祭台呢。说是要用白色的石头重新修,那样更气派!到了六月十六那天,小老儿还真得去给宋大老爷磕几个头咧。”又一个农民插嘴说:“对,到时候咱都去给宋大人磕头。咱也瞧瞧大人长啥样。”宋启愚皱眉说:“河边的祭台我曾经路过,青石修建,结实无比,没有必要修缮呀。且这个月地里的活儿本就繁重,让民夫去修祭台,大伙家里的活儿谁干?”那年轻农民叹气说:“您说的不错,咱这祭台原本是用青条石搭盖的,不知道为什么,太原县的平大老爷非要改用白石头。这已经开工有七八天了,连白石头都运来了。”宋启愚内心十分不悦,但脸上却没有表露出来。他冲众人笑着拱手说:“各位乡党安坐,我也想去见识见识那气派的祭台,就先告辞了。”几个农民还礼说:“乡党只管去看,那祭台绕过前面的小山包就到。”
宋启愚和康恩、刘戈骑马向前行了四五里,果然见几百民夫正在忙碌。在黑色的祭台周遭,工匠们已经平整出了一片方圆里许的巨大空场,空场一头堆放着大块的白色大理石;还有些民夫抬着沉重的白石头正从汾河边的小码头往祭台运送;又有工匠指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