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 越鞠丸与右归丸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事儿我也忘了问他们,但他们既然没有提及,应该是没有的。

    毕竟咱们武馆的事儿他们最清楚,自然明白咱们为何调查冷无香。”

    “说的也是。”

    ……

    为了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效果、不同时机、不同……的要求,药剂也有不同形态。

    直接煮的汤剂最普遍。

    另有丸剂、散剂、膏剂等等。

    越鞠丸和右归丸便属于丸剂。

    丸剂中常见的是水丸、蜜丸。

    药材磨成粉,充分混合,取一簸箕刷上细细一层水珠。

    再将药粉轻撒一层,药粉遇水粘连成小颗粒,用巧力摇动,使其逐渐粘连变大。

    之后继续刷水,继续撒药粉,直至达到理想大小,便是水丸。

    蜜丸则是以蜂蜜为黏着剂。

    加热融化的蜂蜜水倒入充分混合的药粉里,像和面一样反复鞣制,最后切成剂子,就可以上搓丸板了。

    冷无香用的搓丸板是老方送的,用料是二百年的枣木,手感相当好。

    这套搓丸板共五种规格,制成的小药丸单颗分别重六厘、一分、一分五厘、三分、四分五厘。

    不管哪种规格的搓丸板,都分为四部分,压板、平板、搓板和底板。

    压板就是一块直木板。

    平板的中间是平整的一块板,两边有挡板,挡板高度等于药丸直径。

    搓板下面有一排排向下的半圆凹槽,凹槽深度等于药丸半径。

    底板上面有一排排向上的半圆凹槽,凹槽深度等于药丸半径。

    将剂子放在平板上,用压板进行擀制。

    剂子受到挤压,会变成跟平板两边挡板高度一致的圆条。

    将其放在底板上,用搓板搓动,最后得出的便是一粒粒圆滚滚的药丸。

    【六味地黄丸有人吃过吗?市面上买到的一次吃八粒的六味地黄丸,每八粒重1.44g,每粒刚好重0.18g,也就是六厘】

    冷无香非常喜欢摇水丸和搓蜜丸。

    一者技术性很强,做成之后有成就感。

    二者圆滚滚又规则的东西看着非常养眼。

    将需要的药材称重准备好,冷无香把驴牵了出来,套上缰绳。

    “辛苦你了伙计,晚上给你加两个鸡蛋。”

    似乎听懂了冷无香的话,也可能是每次干活后都会加餐让它很雀跃。

    总之就是,它一口气把冷无香要用到的药材都给磨成了粉。

    用专用笤帚把药粉扫进木盘,冷无香给驴解了套:

    “去休息吧伙计。”

    驴叫了一声,自己回了棚子。

    端着药粉来到制药房,冷无香在一个小炉子里点燃炭火,熬了一小锅蜂蜜。

    蜂蜜冒泡后,麻利端出,开始‘和面’。

    眼看一个个剂子依次成形,摆放在另一个刷了油的木盘上,冷无香搓了搓手:

    “该搓丸子了。”

    拿出最小号的搓丸板,冷无香‘呜呜呜’前后狂推。

    在力的作用下,一排排圆滚滚、羊屎蛋一样的药丸‘咕噜噜’滚进底下接药的木盘里。

    不多会儿功夫,木盘就被装满了。

    药香扑鼻的同时,视觉上也很美妙。

    跟一颗颗小珍珠似的。

    冷无香先做的是越鞠丸,用的药材分别是苍术、香附、川穹、神曲和栀子,各等分。

    接下来要做的则是右归丸,用的药材较多,分别是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和制附子。

    一番搓制下来,又一小批药丸躺在了木盘里。

    从柜子里拿出两个烤干的竹筒,冷无香将两种药丸分别装入,盖上盖子,静等三天之期到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