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区委领导,但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说了:“土地对农民来说,就像你们眼里的报社,是他们工作的地方,在场的所有人,都懂得住在单位附近,方便上下班这个道理,难道农民就不懂吗?他们只是文化程度低,并非是智商低……”
“哈哈哈……”
我的话引来了一阵哄笑,有笑那名记者的,有笑区政府领导的,当然了,也有笑我的。
“至于为什么要修二层小楼,那是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出行。”我刻意加重了“小楼”一词,意在强调,龙泉湾镇政府修建的并不是什么别墅:“大家也知道,农民的生产工具很多,并不像诸位一样,只需一个公文包就能装下所有的家伙事。咱先不说牛羊牲畜如何管理的事儿,仅是耕地的犁,松土的锄,刨坑的铁锹,压土的篱笆,这些生产工具如何安置呢?是扔在小区里,还是扛到单元楼里去呢?再说了,住进单元楼里生火做饭的费用,由谁来承担呢?是政府呢,还是新闻媒体?”
“住在小洋楼里,不也要生火做饭吗?”这位记者好像有点等不及了,我还没说完呢,他就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对,您说的很对。”我还正愁不好开口说这事儿呢,没想到,这位记者竟给了我机会。
我下意识瞥了眼就坐于前排的领导,心里默念一声:对不起了,诸位,这可不是我要说的,是他们非要我回答的。
“小洋楼里用的是免费的沼气和枯枝落叶,再不济,无烟煤就能解决取暖和吃饭问题。若是住在单元楼里,你烧把火试试,楼上楼下还不跟你玩命?当然了,单元楼里有天然气,非常方便,可那要钱呀?先不说通天然气的费用有多大,每户每年天然气、自来水和物业管理费需要多少,您算过吗?”这些问题不用我说,在座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只是没人说罢了。
“龙泉湾的主要产业是‘线上农场’,农户们一天都不能离开村子,所以,根本不具备集中安置的条件。”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可你为什么要修成独家独院呢?是怕村民们相互走动吗?”
这一波记者的矛头,直指龙泉湾镇府,定是有备而来,见我应对自如,言语中竟带上了几分胡搅蛮缠的味道。
这我能惯着她吗?
“这位女士,请问你是哪家报社的记者?”
“华东晚报。”
“您认识您家对门的邻居吗?”
华东晚报的记者犹豫了下,摇了摇头。
念及她的诚实,我还是压住了心中的邪火:“一道墙并不能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挡不住彼此间的信任,更阻隔不了亲情往来。您之所以不认识对面的邻居,并非彼此不善,而是因为您与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爱好。农村人来往多,并非大家所说的憨厚善良,恰恰是他们有一份相同的工作——务农。所以,独家小院阻止不了他们相互学习,互帮互助。”
“那你可以修平房或窑洞啊,干嘛非要修小洋楼呢?”
这个问题,问的我有点想笑,“试问,谁不想住漂亮的房子呢?难道农民就非要住在窑洞和平房里吗?”
“郑书记,听说你是一名经济学研究生……”
出言,我就判断到了他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但我还没回答上一个问题,所以我还是拦下了另一名记者的话,继续道:“龙泉湾之所以修独家小院,原因有二,一则是为了提高村民的居住环境,二来是想给村民们增加点收入,至于怎么样来提高收入,请大家去龙泉湾下辖的十二个行政村,看一看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