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与帝王家而已。
而这些书么,简单来说是经过一代代帝王的筛选,挑出来帮助天下读书人理解圣贤书的。
毕竟儒家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四书五经这些典籍文献也存在了千年。
而由于语言的发展,文字的变迁,史料的缺遗和分散,不过到了汉朝,就已经成了大部分人都看不懂的古文了,因此一些汉人专门为这些古书做注解,便是斐玉现在看到的传、章句等等。
而再往后到了隋唐,连这些传、章句也不宜看懂了,于是又有文人对前人所著进行注解,注解者既注解正文,也注解前人的注解,同时加以疏通概述,这便是“疏”。
随着科举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千年来浩瀚书海被一朝一代的统治阶层挑选,最终将一部分注疏选择并确定成了官学的教材,科举考试的标准注本,也就是有幸出现在斐玉面前的十几本薄厚不一的书本。
现在的斐玉还不能理解这些书成书的故事,流传的原因,他懵懂地坐在案前,翻书的动作也愈来愈快,几乎是机械化的一目十行,也不知道这样过了多久,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声声呼唤。
“……公子,斐玉公子?”
斐玉猛地晃了晃头,扶着书案起了身,这才发现自己看书看得都有些头胀眼花,揉着太阳穴走了出去,一边高声应道:“穆管事,我在呢!”
原来站在垂花门边的正是书院管事穆勉,他本是为了再仔细安排斐玉住宿衣食而来。
因为体贴斐玉休息,所以直到巳时才来,没想到带了一干小厮到了致远斋后叫了两嗓子都不见斐玉出现,还思忖着莫不是对方年少贪睡?
穆勉只能让小厮们在外院候着,他自己进了二院,因不好直接寻到厢房,只能站在二门处又唤了数声,好在没过多久就听到了回应。
等见了斐玉的面,穆勉有些吃惊,对方衣裳整整齐齐的,不像是刚起来的模样,反倒是脸色有些不好,唇色也是苍白的。
见此,穆连忙急道:“公子这是怎么了?可是哪里不适?我这便去把山里的大夫唤过来——”
“管事莫急,我没有不适,只是有些……”
斐玉连忙阻止,话至一半又有些羞愧:“只是学识太差,竟十有七八的书都看不懂”
穆勉闻言愕然,他被斐玉请进书房,一眼看到书案堆叠的许多书本,见此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自家主子新收的这个徒弟,绝不是怠懒之徒,穆勉到因着之前的猜疑有些惭愧。
“这倒是在下的过错了!”穆勉一边上前麻利地把书册收拾整理好,一边歉意的说:
“便是那些考上茂才的书生,也有许多读不懂的呢!这些圣贤书是书院里给学子们列出来参选经目里的,我本想着用这些书填补藏书架也是极好。”
斐玉看着他的动作,有些狐疑:“不是吧?我怎么觉得这就是书院里要学的呢?”
穆勉哈哈一笑,道:“是这样也不错,但如果公子您无师自通就能把这荟萃*屏蔽的关键字*的千古文章看明白,又何必求学问道呢,公子这般,可是着相了。”
听了这话,斐玉醒悟过来,刚才自己还真是魔障了,正如穆勉所言,他虽然有一世的学识记忆,可世间之大无奇不有,自己又不是那全知全能的神仙,怎么能因一时的无知而妄自菲薄,惹的他人担心?
斐玉回转过来,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然后对穆勉感激地深深一揖,唬得穆勉赶紧把他给架起来。
看着斐玉神情好多了,穆勉打趣道:“我竟不知道公子这般好学,总不是一起来便潜心问学,连早膳都来不及用吧?”
穆勉只是玩笑,哪想到斐玉竟然真的不好意思的笑了,羞涩的点了点头。
\"……\"穆勉无话,略带责备的看一眼斐玉,忙打发身后跟着的小厮去弄一餐热乎的吃食来,然后又絮絮叨叨地和斐玉讲养生之道,说的斐玉连连发誓再也不会如此了才满意。
守着斐玉用了餐,穆勉又指挥着一水儿的仆役,又添了许多古玩瓶罐等摆饰把致远斋布置一番,又把连夜赶制的院制学生衣裳与刻了信息的木质铭牌交给斐玉,。
又把书院里的规矩,如“每日五时头鼓,五时半二鼓,六时三鼓上课”,院内不得留闲人”、“请假须报明监院,禀明监督,准假给牌,外出时间不能超出半天,而且不准经常请假,不准越期不归,假满不回院者开除”等规章制度细细讲解一番,如此一番折腾下来,已经是申时了。
最后,穆勉又道:“公子这里得需两个机警的小子服侍,我挑了十个家身清白,伶俐懂事的,公子还看看哪个合眼缘。”
说罢又让小厮去传话,不过一会,就有十个衣裳整齐,低头敛目的十三、四岁的仆役排成两排进来,皆跪下行礼,口中道安。
斐玉定眼一看,一眼看到个眼熟的,一时惊愕后顿时来了气。
第二排右边最高的,不就是早上那个偷偷摸摸,被他抓包的家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