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好了,好了,诸位,歌功颂德的事情以后再说。镇江堡有多么重要,自不用我再多言,我军能够一举拿下镇江堡城,也的确是可喜可贺。
“但是,正因为镇江堡城地位至关紧要,螨鞑子便绝不会善罢甘休,因此我军接下来所要面对的局面,也将会变得更加复杂。”
杨振见袁进一开口就带动了一股拍马屁的风潮,尤其是柳林接过话头大赞自己用兵如神之后,其他将领也都蠢蠢欲动跃跃欲试想要跟风大拍自己马屁,当即笑着叫停了众人,随后点出了军议的议题,对他们说道:
“现在把诸位召集到一起来,就是要议一议我军接下来的行动安排,集思广益,未雨绸缪。免得这个镇江堡得而复失,再次落入满鞑子之手。”
杨振这么一说,在场的诸人知道接下来商议的,乃是关乎大家前途命运的事情,随即收起了各自脸上洋溢的喜色,渐渐正襟危坐起来。
每一次杨振亲自参与的战事的胜利,对杨振的威信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抬升。
如果说当初从宁远城出发北上之时,杨振威信未立,还需要事事处处都与诸将商量而行的话,那么到了今天,他已经不需要这么做了。
只不过现在的他,已经养成了这种集体议事决策的习惯,要让他不征求任何人的意见就直接发号施令,杨振自己心里倒有些底气不足了。
而杨振麾下诸将,显然也都习惯了他的这种集体议事决策的做法,只等着杨振提出诸将聚议的主题,然后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思路和建议。
却说杨振叫停了诸将,见众人渐渐安静下来,正全神贯注等候自己讲话,于是沉思了片刻即说道:
“清虏郑亲王济尔哈朗虽然跑了,但是清虏镶蓝旗兵马元气并未大伤,依我看,短则三五日,长则七八天,清虏大军必定会卷土重来。
“因此,我军眼下当务之急有两个,一是要赶在清虏反应过来之前乘机扩大战果,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在清虏的反攻大军到来之前巩固镇江城防!”
杨振这番话说完,在座的诸将纷纷点头,包括几个朝人文官武将在内,也连连点头,对杨振的分析表示了认可。
这次军议一开始,杨振就叫各路人马当中报告了自己的斩获情况,其中多数都是生俘的老弱妇孺,而属于清虏青壮披甲人的首级并不多。
总的来说,各路人马包括金玉奎所领的投诚队伍征东军炮兵团新编第三营斩获的清虏首级在内,一共斩获首级两千零三十二颗。
而中间金玉奎所部斩获的清虏首级,除了在镇江门瓮城内斩获的二百多颗首级,属于清虏青壮披甲步兵之外,剩下的全都是杀戮城中老弱病残男子所得,这样的首级,就超过了九百颗。
这意味着,真正属于清虏镶蓝旗青壮旗营与披甲人的首级,满打满算也就一千多个而已。
而根据先前审问古尔马浑所获得的情报,镇江城中的旗营青壮马步披甲,至少有两个旗营甲喇一个不满编的旗下汉军甲喇,披甲人数在四千人上下。
现如今刨除掉斩获的首级千余个,再刨除掉金玉奎所领的这些原属镶蓝旗汉军营的炮手们,此战当中,跟随济尔哈朗和艾席礼撤出城外的清虏马步披甲当有两千人左右。
若是再算上驻扎岫岩城的清虏镶蓝旗两个甲喇三千人,算上驻扎在九连城的三个螨洲牛录、一个蒙古甲喇、两个汉军甲喇,以及驻扎在洋河口孤山子旗营的两个螨洲甲喇,驻扎凤凰城、通远堡的蒙古甲喇,那么济尔哈朗麾下的清虏镶蓝旗,就算经历了镇江堡之败,也仍有一万五千多人马。
有了分散驻扎各地的一万五千多人马,济尔哈朗甚至不需要依赖多尔衮、阿济格等人,只要他活着出了镇江堡,几天内就能征集到一支大军,然后卷土重来。
济尔哈朗之所以当机立断舍弃镇江堡而出逃,或许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吧。
或许现在的济尔哈朗,正在打着率军包围镇江堡,然后将金海镇与背叛的朝人兵马一举聚歼于镇江堡城中的主意呢。
“若是按照那个叛徒郑命寿死前的说法,镇江堡周边各地驻扎的清虏镶蓝旗兵马,怕是仍有一万五千多人,经此一役,清虏镶蓝旗之元气并未大伤。
“加之,镇江堡城之于清虏,确如山海关之于大明,得失关乎国运。以林某人之见,清虏伪帝黄台吉,若得知镇江堡失守,说不定就要御驾亲征而来了!”
郑命寿登船传唤林庆业入城的时候,林庆业、张臣、安应昌等人都在现场,也都听见了郑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