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轮靠岸之后,贾有斌等人是下了船。他们这一路过来,丝毫没有舟车劳顿之苦,完全是在享受。
早早等候在停泊码头的滨城迎接人员们,也是近距离领略了一把这艘有着直升飞机停机坪的私人豪华游轮的壮观。
贾有斌上了车,直接奔着下榻的酒店而行。在经过的街面广告牌上面,不缺知名日资企业的广告。
实际上,在滨城的岛国人,并不是什么一流的人才。连二流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三流,乃至不入流的人员居多。
其中不少人是形如香港人那样移居到鹏城养老,毕竟性价比更好,相对更加容易生活下去。
正如岛国人自嘲的那样,与其说是在滨城重新开启事业第二春,还不如说是被贬,被流放了。
日资企业的惯例,一流人才留本部母公司,二流人才分散到本国的其它地方上面的子公司去,三流人才往往会被派去海外不太重要的孙公司。似乎不止日资企业,全世界的公司都这样。
不想被裁员,那么就得降薪,也被打发来了滨城。他们的收入是同样职位在岛国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即便是三流大学毕业的岛国年轻人,也能够在滨城谋得客服之类的工作,有一个10万一15万日元左右的月收入,换算到软妹币将近6千-9千的样子。
当然,一般不会是公司的正式社员,也就是派遣人员,合同工,临时工那种。每年二次的半年奖什么的,也就和你无缘了。而这两次半年奖对岛国人还是很重要,毕竟买车买房都指望着它了。
哪怕在滨城的岛国人月收入10万的样子,也能够一个人在滨城生活的比较滋润了。这个月收入水平还是要高于当地人月收入的中位线。毕竟,2016年的魔都人均收入也才6504元。
愤青们肯定要骂街的一个现实,中日之间的跨国婚姻,谈恋爱什么,在滨城是多如牛毛。在最顶峰时期,号称十万倭寇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着。
贾有斌坐在车后座上面,很是清楚滨城人不少都做着日资企业的外包工作。滨城经济的拉动和活力,相当一部分占比也是来自于日资。
“这里的市政建设还是相当的漂亮,全然没有一种衰落的迹象。”贾有斌看着窗外的街景,感慨了一下道。
坐在他旁边的副手陈伟,笑着道:“他们这样做无异于繁华下面的虚假。说好听一些,发展旅游观光,第三产业。
当地政府把资金都大量投入在房地产项目,市政建设上面,致使不容易被人看见的实体企业就越发举步维艰。
实体企业才是解决大部分人就业的地方。在全球化冲击下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实体企业的日子确确实实地很难过。
据我所知,好些民营企业的毛利润只有2%,3%的样子。我们这一来,又是在做釜底抽薪的事情。”
贾有斌的注意力从窗外的景色收回,转移到了陈伟的身上道:“你我都知道,君命不可违。”
陈伟自然清楚对方口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