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自己有着童年抹不去的心理阴影。他从来就不觉得做生意很牛逼。
贾有为记事起的那个时代,也是文化大爆炸的最后阶段。即便如此,街头巷尾一到傍晚时分,有文化的年轻人最时髦的就是站着谈论文学。
特别是在夏天,白天时间又长,大家吃完饭出门就聚拢在一堆。谁要是看了大家没有看过的外国文学作品,比如卡夫卡的作品,立马就是焦点,被众人众星捧月一般听他侃侃而谈。
只有那些没文化的年轻人才会觉得时髦和文艺的手拿一把破木吉他去公园里面弹奏,时不时就打架什么的。再不然,就是跳什么霹雳舞之类的。
贾有为也有着和其他小孩子一样的特点,就是喜欢跟在大孩子的屁股后面跑,而大孩子又不喜欢和比自己年纪小的孩子一起玩儿。
大孩子们喜欢跟着年轻人的屁股后面跑,而年轻人又最不喜欢他们。于是,贾有为跑来文青们的聚集地之后,就待在外围听他们谈文学。即便自己听不懂,也觉得很享受。
那时候,他最是佩服这一带的那个文青大哥了。对方一来,众人不但发自内心的尊敬他,而且漂亮的姐姐们都围着其团团转,主动掏钱去买饮料,水果......
文青大哥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愿意为之奋斗终生不悔。为此,这人是深深地影响了贾有为的成长。
就过去的那个时代里面,一问小朋友,你长大了,要干什么,不是解放军,就是科学家。
还有着一个游戏,不就是另一个人在你的一只手臂上面用双手交叉套圈朝上,解放军,科学家,农民,工人,以此重复直到手拐处来最终确定你的“职业”。
是解放军或者科学家的孩子,一个个高高兴兴和洋洋得意。要是工人,也还好。若是农民,当场就不高兴,嚷嚷着不算,非得重来。
《平凡的世界》的大背景就是那个时代。只不过,书中写的是农村变革,而对应的城市变革就是贾有为那些对过去的回忆。
普罗大众最受益的春天到来,那是等来了国家后来出台的政策,三公转正。这接着就是一大批临时工得以转正。
再不然,你想成为有着工作的正式人员,便只有在1979年-1989年间对越南的战争当中立有功勋。
一个三等功,你就可以申请后调,退伍之后就能够得到一份公安系统,铁路系统,电力系统等等今天在老百姓眼中看起来仍旧都是公家好单位的工作之一。
今天,过去那些坚持咬牙挺过来的农民,是才有了工人的待遇,有了退休工资。要不然,他们会和村子里面的同龄人一样,哪怕到了退休年龄,也没得休息,还的干农活儿。
每每这个时候,这些人拿着茶盅,要么去打麻将的,要么去下象棋什么的,悠闲自得的养老生活让其很满足。
他们的追忆,不妄自当年吃过的苦,骄傲的说出,退休了,拿着退休费,也为儿女在婚恋市场上面有了加分。
反之,他们的同村人。和他们一起从偏远的地方出来,却没有坚持住,又返回去的那些人,生活困苦是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