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关注一下最近几年由外国人发表的和儒学有关的论文的数量,就知道我说得一点都没有错。”
吕飞和范水青对看了一眼,她们都是长年搞学术研究的,整个学术界发表的论文,尽管不可能每一篇都看过,可是重要的肯定是必看,大势同样在掌握之中,只要仔细回想一下就知道胡科说得一点都没有错,最近几年由国外学者发表的研究成果确实有一个突破的发展,这一次的会议自己邀请的国外学者数量就很多,相当一部分是没有打过交道的,这从另外一方面同样可以反映出来胡科说的事情。
“这是大好事!”
“胡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形?”
吕飞有一点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开始的时候我也想不明白,可是仔细想了一下,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话一点都不假。这些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儒学作为我们国家最重要的文化自然就引起别人的兴趣,研究的人同样就会因此增长。”
“干一件事情的人越多,出的成果自然就越多,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胡科把最近这几年国外的情节详细地给吕飞和范水青介绍了一遍,现在是信息社会,消息传播的速度飞快,可是有很多事情,除非是身在局中,否则了解的肯定不会太详细,他一直在国外,这方面无疑是占据着很大的优势,对事情看得更加清楚。
吕飞和范水清听完后脸上都不由得露出笑容,儒学走到现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或许不是往深入去研究,最重要的事情其实是怎么推广,让更多的人学习华夏最重要的传统文化,这是每一个儒学人的历史使命。
“胡老,你看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吕飞想了一下,这个问题她其实一直在思考,只是一直都没有形成一个方案,这一次的国际性的会议,怎么样推广儒学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是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不过在会议正式开始之前,她想先听听胡科的看法。
“一场接着一场的讲座。”
“更多的交流学者到国外的大学任教,开设更多的课程。”
胡科知道这些都是最简单的办法,可是要想推广儒学,这些事情都是无法避免,必须得要去做,而且这些办法都是不可能在短时间里见成效,至少必须得要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才能够见成效,比如刚才提到现在这几年儒学在国外的发展非常不错,有华夏经济大发展的原因,但同样有那些在国外多年坚持推广儒学的人的功劳,这是最重要前提条件。
“交流学者这方面,我有一个计划,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必须推出超过100名的年轻学者到国外知名大学任教,这个事情我已经在做,目前确定下来的已经有超过20人。”
“这些学者都是年纪在四十上下的,已经在学术界取得一定的成果,大部分甚至都在国外取得过博士学位。”
“我已经和他们沟通过,他们在国外的大学站住脚后,都会开设儒学的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