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程从洛杉矶飞来参加会议的蒙哥马利主编和杜兰特正坐在下首,听到这话,杜兰特立刻坐不住了:“什么!你!?”
蒙哥马利主编老辣的制止了杜兰特,他知道自己两人在这帮总部高管面前根本没有反驳之力。
“怎么!你是哪儿来的臭小子,知道这儿是什么地方么?”出版部总监换了个说话对象,态度立刻傲慢起来。
那嚣张跋扈的模样,看得杜兰特牙痒痒。
一帮饭桶!
彼得·奥尔森简直恨不得把眼前这帮反应迟钝的部下们,从楼顶踢下去,这都什么时候了,他们还在这儿互相推诿,浪费时间!
《达芬奇密码》上市一个多月,销量热潮却不减反增,一路横扫书籍市场,而且随着翻译版本在海外国家的上市。傻子都能看出这本小说,已经隐隐有了问鼎美国小说之王宝座的趋势。
而就是这样一位超A级别的作家,在登出新书书评之前,自己的公司居然没有收到一点风声,这件事本身就颇值得玩味。
兰登书屋虽然在大洋彼岸的名声不显,但是作为长期以来霸占北美书市占有率首席的霸主级企业,兰登书屋在欧美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极高的声誉。他们不仅一直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同时也给全世界学术界和大众文化带来过不可忽视的影响。
他们在不仅曾在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这样的顶尖大奖上斩获无数,而且凭借着对大众文化的准确判断,和令人目瞪口呆的策划能力。兰登书屋曾把一本本畅销书著作演绎为传奇,让罗斯福总统为其书做广告,求着海关没收其书、以突破美国法律的禁令……
一次次匪夷所思的精妙策划,让无数读者和业内人士拍案叫绝。
但就是这样一家处处先人一步的先锋企业,如今却被别人打了个措手不及,这简直就是在打彼得·奥尔森的脸!
更何况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德国的贝塔斯曼集团开始频频意图恶意收购兰登书屋,这在资本市场上对其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让彼得·奥尔森半年来,每天都要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
“你们到底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三本小说被我们的对手拿到会怎么样!?”彼得·奥尔森拿起桌面上的分析资料说道,他如同狼王般的眼神,强势的盯着众人。
兰登书屋的高级编辑们,早就已经对发到各大出版社的,希德的新书试阅稿作了详尽的分析,并针对发表在报刊上的名家书评作了总结论语。
不管是《24小时》还是《迷失》和《绝望主妇》,所有高级编辑都一致认定是A+级的强力畅销书。
不过这也是废话!
希德选出来的第一批小说,全都是风靡一时、独霸一方的超级大作。比如《24小时》作为一部以动作包力为主题的谍战剧集,在911之后两个月的“严打期”顶风作案,当整个好莱坞都纷纷撤下暴力、血腥、恐怖类电影时。
《24小时》逆势播映,却获得了860万的爆红收视率,要知道这是911后两个月的800万收视率,其含金量可想而知。等度过911效应之后,《24小时》立刻登上千万级收视率宝座。
而媒体对它的评价更是一片飘红,《24小时》看似简单的反恐对抗,却蕴含了激烈尖锐的人性抉择,和紧张纷呈到几乎让人窒息的情节设计。在美国剧集界横扫了四十多个大小奖项。
至于《迷失》更是被誉为一代神剧,收视率一度超过2000万。
在《迷失》之前,科幻剧集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科幻剧本来就要依托于强大的电脑特效才能吸引人,但是电视剧集本身的资金、预算限制,导致它在视觉效果上比不上大投资的电影,平庸的剧本又很难适应美剧的节奏。
所以科幻剧集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的状态。
但《迷失》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禁锢,它几乎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科幻美剧的局面,从《迷失》之后,科幻美剧才开始成为一个正式类别。
甚至路透社也说:“《迷失》本身就代表着一个科幻时代。”
最后的《绝望主妇》更是不必多说,在以2300万的逆天收视率获得开场红后,平均收视率达到2070万人。连时任美国第一夫人的劳拉都被其“俘虏”,戏称自己就是一个“绝望的家庭主妇”。甚至连反对它的人,都只能说《绝望主妇》动摇了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观。
一部剧集就动摇了美国的社会基础?《绝望主妇》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专业评论家也说《绝望主妇》是继《欲望都市》之后,唯一能与之比肩的女性向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