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鬼影实录》只是一部DV电影,不用考虑配音、配乐等复杂的后期工作,只需要处理好画面即可。
其实,如果希德严格按照《鬼影实录》原片的模板来拍摄,那么剪辑也不是什么困难的工作。因为完整的电影就在他的脑海里,只需要按照原片,一模一样的剪出来就可以了,甚至可以达到毫厘不差的地步。
但希德在拍摄中,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观看其他恐怖片得到的灵感,所以电影素材里就多了不少,原本没有的场景和表演。
如何把这些片段融入电影,给全片增色,这就是考验希德的部分了。
在反复组合试验过后,希德先把大概的场景顺序排列出来,然后再在关键的情节点上反复调试。
比如同样“凯蒂”第一次被附身的场景,当时拍了三个完整的版本,希德把最接近原片氛围的镜头抽调出来,组合起来。
而有的场景即可以放在前面,也可以放在后面,但是不同的排列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对影片整体的节奏,和对观众的情绪影响都不尽相同。希德在多次考量后,还是决定把中间“凯蒂”附体的三个阶段作为影片的核心。
围绕女主角“凯蒂”的变化,来让观众最直观的感受到那种步步紧逼的恐怖感。
在把全片的顺序和镜头全部挑选OK,排列妥当之后,剪辑的第一步就算完成了。
然后希德就紧锣密鼓的开始在昼夜的场景之间,加上说明的文字。什么时候是第一天晚上,什么时候是第三天白天,用字幕分割影片的昼夜世界。
大多数人在观看《鬼影实录(ParanormalActivity)》时,不会太注意到昼夜剧情线对影片的影响。但终《鬼影实录(ParanormalActivity)》一整个系列,昼夜两条明暗剧情线的交替推进,一直是故事设计、影片节奏的重要基础,就像是船只的龙骨一样重要!
白天就像是故事世界的明线,表面看起来一切正常,但时不时出现的不寻常的小事件,都是暗藏的灵异力量的偶尔喷发和表现。
而等到了夜间,《鬼影实录(ParanormalActivity)》世界狰狞的一面就开始慢慢撕开它的伪装,一步步缓慢,却坚定的逼向主人公,也逼向观众们。直到用前半段营造出的真实感,一举穿透所有人的理智和心灵。
在把整部影片的字幕加完后,希德就开始处理最后的影像问题——视觉特效。虽然《鬼影实录(ParanormalActivity)》只是一部1万美元的超低成本电影,但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它也是有特效的。
不多,但都是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特效。
比如主角“米卡”不信邪的在卧室门口撒上面粉后,诡异的三角形状脚印踩着面粉,凭空在地板上踩出一排脚印。
当然,还有最后那个镜头里,女主角“凯蒂”从面无表情到诡异笑容后,需要把她的脸快速变为鬼眼加獠牙的狰狞鬼脸,来结束整部影片。这也是全片唯一一个算得上,正面有鬼出现的镜头了。
这个部分一方面因为希德毕竟不是专业特效师,第二,这个97年的时间点,后来便宜好用的那些视觉特效软件不是没有发明出来、就是功能差之千里,最后逼得希德只能通过杰瑞米,找了个二流的电脑特效师帮忙制作了这些特效。
把这些都忙完后,希德拿着借来的专业Sony耳机来处理最后的工作——音效。
虽然《鬼影实录》只是一部伪纪录片的DV电影,但是它也的确在少数几个关键地方,需要处理音效,当然大多都是类似噪声、电子低音、浑浊高音之类,用来烘托灵异气氛,“折磨”观众神经之用。
比如鬼脚印出现时的压抑音效,最后女主角看向镜头时的微微电流声等等。
还好需要处理音效的地方不多,比起视觉特效也要简单得多,希德只需要从现成的音效包里挑选合适的片段,再剪切进影片里。不过在听了2000多个各种效果的鬼叫声、电子音之后,希德感觉自己都快被折磨的神经过敏了。
搞得他在处理完音效后,似乎经常能在房子里听到莫名其妙的声音似的。
————————————————————
原版的《鬼影实录》虽然不是世界上第一部DV电影,但是它的确是世界上回报率最高的电影,没有之一。
1万5千美元的成本,换回1亿9千万美元的全球票房,投资回报率足有1万3千倍以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