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乂安,海内殷阜”,晚明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繁荣发展景象,如果持续下去,万历将是名传千古的贤帝。
可张居正死后,年轻的万历皇帝却发现,这个叫他要节俭、不要好色的张大人自己却是个巨贪,不仅贪财,而且还好色……
这不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吗!
叛逆的万历皇帝对此很是接受不了,从此觉得文人都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是不可信的。
而让万历皇帝对文官集团的不满走到极致的则是另一件大事,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国本之争”。
万历皇帝有两个重要的儿子,一个是皇长子朱常洛,另一个是他的爱妃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在万历的心里,他是有意立朱常洵为太子的。
可这样是不合宗法礼制的,于是他招来了所有文官的反对。
在明朝,文官是非常可怕的喷子,他们拿着朱元璋的《祖训》来喷万历,竟然让万历皇帝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关键的是,这里面还有很多沽名钓誉之辈,以此为借口来抓住万历的小辫子不放,想让自己名扬天下。
这就加剧了万历皇帝对文官集团的反感,逆反的皇帝干脆把自己摆在了文官集团的对立面,并且消极应对这帮伪君子:我不和你们玩了。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这六不政策正是因此而来的。
这样问题真的很严重。
问题最严重的就在于吏治这一块。
在皇帝的职责里面,有一项最重要的就是要任贤能、明赏罚。现在好了,万历皇帝走了极端,对于这帮文官一个都不信,所以他对下级官吏的任免干脆不管,而重要官职的升迁、任免干脆不批。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的吏治完全崩坏了。
既然皇上不管,那下级官吏的任免、考核完全是当权的文官们说了算。
这下好了,在文官集团原本就已贪腐成风的情况下,下级官吏的任免就看谁有背景、谁塞的银子多,所以任贤能、明赏罚完全就见鬼去了。
上行下效之后,整个明朝的官场就派系林立、贪腐成风,根本就没几个人去干实事了。
这样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大明的钱财就全部进入了贪官们的个人腰包,导致国库空虚,而官吏们更是失去了民众的信任……
整个明朝真的烂到骨子里去了。
对于陈青云来说,万历不上朝这事他是知道的,张居正贪财好色导致万历皇帝不满、“国本之争”愈演愈烈、官吏上下贪腐成风等这些事情也也是深有体会的,只是他没从根本上去分析。
在陈耀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跟他解说之后,他总算接受了“大明已经烂到骨子里去了”这一观点。
可“大明要完了”这一事实却还是让他非常难以接受。
他整个人都呆滞了,嘴里在不停地念叨着:“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陈耀祖又笑了。
这药好像下得有点猛,估计每个三五天,陈青云是没法恢复过来的。
不过这样也好,陈耀祖总算又可以安稳地睡上一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