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碑,同时要求所有参与这部纪录片制作的央视员工要紧紧围绕“一个主线、两个要点、三个层次”认真工作,努力把这部纪录片做成精品,把这部纪录片打造成为央视纪录频道的经典作品。
苏钺对韦滨的讲话不太感冒,关于什么“主线”、“要点”、“层次”之类的东西也有些嗤之以鼻——这估计也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剪切粘贴来的。不过看这位韦总监一本正经的样子,苏钺也知道央视这样的单位大部分时候都是这样的工作形式,自然也不好说什么。打着瞌睡等韦滨好不容易讲完了,王丽华就请苏钺为纪录片的后期制作做一个计划。
“刚才韦总监的讲话很贴切。”苏钺捏着鼻子称赞了一句,韦滨就从鼻子里发出一声意义不明的“哼”声,端起大茶杯喝了一口。
“这部纪录片的原始策划案大家应该已经看过了。”苏钺继续道,“按照天极和央视的制作计划,现在就开始进行后期的制作。当然,有一部分素材和镜头还没有返回,甚至还没有拍摄,所以我们的工作可能会更加辛苦一些。现在主要的工作有这么几个,第一,剪辑。我已经按照策划制作了初步的剪辑提纲,大家可以看一下。”
王丽华的助理就过来接过苏钺准备好的文件,一一分发下去。
“第二个问题,就是撰写解说词。这个工作将由我和大家一起完成,主要的风格我已经确定了,许多镜头素材的文字说明也很充分,这一点需要几位文笔比较好的同志来分工完成。”
“第三个问题是配乐。这个大家不用担心,所有的背景音乐将由我谱写,演奏和录音的工作也交给天极完成。”
“第四个问题是配音解说。这一点王总监已经提前帮忙联系了我们央视的著名主播李力洪老师帮忙,也不需要大家操心。”
“所以现在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先讨论一下这份剪辑提纲,看一看是不是合适。提纲确定之后,就开始剪辑的工作。我这里粗剪了一个小的片段,算是我对于这部纪录片的成品的心理预期。当然,只有视频,没有配乐和解说,大家可以看一看。”
苏钺拿了个U盘出来,就有人主动打开会议室的投影仪,拉上窗帘关掉灯,开始播放苏钺剪辑出来的片段。
水洼,淤泥,穿着胶衣长靴的人群,被拉着在水面上滑行的木排。淤泥上面露出黑褐色的干枯茎秆,间或有黑色的枯叶顶在细长的茎秆上面。镜头对准了一艘小小的木筏,旁边两个满身泥污的人。会议室的小音箱中有交谈声、水声、笑声……弯腰,费力地从淤泥中掏出长长的一条同样裹着淤泥的东西。这个过程重复了几次,然后就看到清水冲洗之后,裹着污泥的长条物体露出雪白的颜色。
“哦,藕!”会议室里面有人低声说道。
镜头一转,场景换到了一处熙熙攘攘的市场里面,音箱里面传出的声音也噪杂起来。镜头从一个个摊位上移动过去,最终对准了堆放着的雪白的莲藕,一只手伸过来,拿起了最上面的一根。
镜头再转,一个身着考究的中年人从镜头前走过,推门进了一个房间。等摄像机跟进去的时候,他正从衣架上取下一件雪白的厨师服。
镜头进入了一间很大的厨房。雪白的莲藕从水池中被捞出,摆放在案板上。案板上还有一根葱、一块姜。刚才看到的那位厨师走过来,拿起菜刀,有节奏的声音响了起来……等到那盘点缀着金黄的姜末和淡绿色葱段的藕片被装在盘子里的时候,会议室里发出了一阵咽口水的声音。
镜头再转,声音便又开始嘈杂起来,该是一个夜市。炭烧的小锅端上桌,里面咕嘟咕嘟炖着藕段、排骨……一双筷子伸了进来,夹起里面的东西,放进了嘴里……
片段的最后,一处灯光有些昏暗的工棚。一开始看到的两个挖藕的人坐在简陋的床铺上,周围不时响起听不太明白的方言交谈和笑语。一个简陋的煤炉上放着一口锅,里面的藕和其他的食物升腾起一阵白色的雾气。片段的最后,挖藕人将一块藕填进了嘴里,咀嚼了两下,脸上露出了笑容。
片段放完了,会议室里却一时陷入了寂静。苏钺起身拉开窗帘,原本昏暗的室内忽然明亮了起来。
一群人也似乎从睡梦中被惊醒,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
“咳咳。”苏钺轻咳了两声,等稍微安静了一些,便道:“这就是我对这部纪录片的设想。挖藕人、厨师、食客。土地、劳动者、食用者。这部纪录片最精彩的镜头自然就是高级厨师烹饪美味佳肴的镜头,但最应该关注的地方却应该是人与土地之间、人与食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联系。藕从淤泥中被辛苦采掘出,高级厨师使用它、夜市的老板同样使用它,高级酒店的顾客品尝它、寻常百姓也会食用它。一节藕,就把这些人联系了起来,这就是我们需要表达的一部分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