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曹与兵曹的主吏掾史见状,觉得自己也无事可禀,便一起请退了。
待诸属吏都离开了,杜延年与刘病已才从内室出来。刘病已年少,对征伐之事格外热心,两眼都有些闪闪发亮的感觉,杜延年却是忧心忡忡。
“大将军,匈奴有出兵的意思?”
霍光点头,随即笑道:“不是匈奴,应该说是匈奴左右部。”
杜延年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不会是匈奴的左贤王与右谷蠡王,看单于一再向我示好,决定自己出兵,以示不服单于?”
霍光点头,眼中的笑意更浓了。
始元二年狐鹿姑单于死,遗命立弟左谷蠡王,卫律等与颛渠阏氏却合谋更立单于之子左谷蠡王,即如今的壶衍e96f单于。左贤王也是狐鹿姑单于之子,自然不服,右谷蠡王更是不服,与单于数次冲突,早已连会茏城都不肯参加了。再加上,狐鹿姑单于在世时,阏氏私使人杀单于异母弟左大都尉,左大都尉的同母兄怨之,也不肯定再与单于会。可以说,匈奴左右两方与单于王廷早已离心。
单于年少初立,母阏氏不正,国内乖离,单于王廷对汉兵的恐惧自然不是以往单于能比的,壶衍e96f单于自从得立,便不断向汉廷示好,一再放言,意欲与汉和亲,虽然也有备战的举动,但是,在去年,匈奴单于将被扣留的汉使中一直不肯投降的苏武、马宏等人放归,实实在在地向汉表示极大的善意。
单于王廷的意向,匈奴左右两方哪里赞同——现在,双方的矛盾已经到了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地步了。
这么一想,杜延年不由奇怪:“既然如此,大将军方才为何不肯决定屯兵之处?”
刘病已瞪大了眼睛望着杜延年——他一点都没懂,谏大夫为什么对这一点如此奇怪。
霍光见了,微微挑眉:“曾孙还记得匈奴制度如何吗?”
刘病已点头,答得相当流利:“单于姓挛e96f氏,其国称之曰‘撑犁孤涂单于’。匈奴谓天为‘撑犁’,谓子为‘孤涂’,单于者,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单于然也。单于以下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诸大臣皆世官。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最为大,左右骨都侯辅政。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之属。”
霍光点头,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杜延年便因为担忧,而直接开口:“相较匈奴左方兵,匈奴右方兵有右贤王约束,右谷蠡王纵然有心,也未必能如臂指使。如果匈奴左右两方用兵,真正有威胁的当是左贤王所部。”
——元封六年,匈奴乌维单于死,其子得立,年少,号儿单于,不过三年即死,儿单于虽有子,却太过年少,于是匈奴诸贵人共立乌维单于弟右贤王呴犁湖为单于,儿单于之子即改为右贤王,父子相袭,现在的右贤王乃是乌维单于耳孙,与单于的血缘已远,无意涉入单于之位的争夺,对单于的更迭自然没有太多的想法。这种情况下,右贤王未必肯为了这种理由与汉军死战。
——当然,出兵劫掠一番,得些财物、人口总不是坏事。毕竟,漠北苦寒,冬季漫长又难熬,汉朝富庶,若是劫掠成功,总能让族人活得更好。
当然,即使是从劫掠的角度考虑,匈奴左方兵的劫掠*也更强——匈奴右方联通西域诸国,总是能交换到一些所需,左方相接的却是东胡旧地,如今兴起的乌桓也是虎视眈眈,匈奴左方想过得舒坦,要么与汉交好,要么就是出兵劫掠。
这些,霍光都很清楚,因此,他没有反驳杜延年的话,而是示意他继续说。
杜延年咬了咬牙,半晌才下定决心,道:“大将军,此时南下入边,是不是太巧了?”
霍光的眼神一黯,没有出声,杜延年看了他一会儿,还是说出自己的担忧:“大将军,匈奴左方离燕不远……”
注1:大司马属吏的内容出自《百官志》,是东汉时的具体配置,但是,《百官志》对两汉官职的变化大多有说明,关于大司马这一段却没有说明是后汉新置的,因此,我就引用了。《汉书》对官员属吏的记录不详,明确为大司马所属的,只有长史与护军都尉。特此说明。
注2:奔命书,紧急公文。
注3:赤白囊,边塞报紧急军务的专用信囊。赤表白里。见于《汉书.丙吉传》
注4:告,休假。告与休是一回事,但是,告有请假之意,多为请告、取告,休则有定例的意思,多是休沐、休吏之类的词。
注5:七科谪,又称七科适,指西汉战时征派到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张守节《正义》引张晏曰:“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壻三,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籍七:凡七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