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3章 纸币酝酿中,倭矿入法眼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之所以说大唐有些缺铜,并非指的是客观存在的铜矿资源不足,而是现实中的铜矿开采能力的不足以及炼铜产能的不足。铜的生产量不足,并不是说打造几把黄铜锏也打造不起,而是说,政府没法给整个帝国提供足够多的的铜制硬币。

    即便是在宣州的铜陵县、饶州的鄱阳县等盛产铜矿的地方加大了开采力度,如今整个帝国也就一年生产1800到2000吨铜料,对,不折算为单质铜的情况下,这些冶炼出来的铜料就这么多了。如果每年生产出的铜料全都拿去铸造硬币,以每枚10文钱铜币来算,一千万贯钱也需要1万吨铜料!而且,大唐全年税收的总价值也远不止一千万贯单位。

    而如果换成钢币的话,就算全国大多数老百姓还习惯于布帛作为交易手段,对金属货币本身并不敏感的情况下,光是考虑到材料消耗,就让负责铸币的大唐帝国中央银行感到压力山大。毕竟15万吨钢材也就够造五千万贯总额的硬币。

    尽管大唐的平炉炼钢、高炉冶铁、密封炼焦、选矿手段等技术手段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受限于铁矿石和煤炭等原材料资源的开采能力,去年京畿道、都畿道的两大工业区全年的钢铁产量加起来,也就生产了15万吨左右的钢材和2万吨左右的铸铁,其中还有不少球墨铸铁。

    而这并不是冶炼能力不行,只是因为,全年开采的原材料就那么点。在强迫大量战俘作为无偿劳动的奴隶,并将其充作矿工队伍的绝对主力的情况下,铆足了劲天天挖矿,帝国的挖矿队伍在一年内挖了近40万吨高品味铁矿石和30多万吨无烟煤炭和20多万吨品质一般的煤炭。在钢铁业的规模还很小的情况下,大唐疆土内的富铁矿和优质无烟煤炭自然显得很充足,当然,在这个西元七世纪的这个年代,这样的钢铁产业的规模,已经远超地球其他国家之和了。

    不过,要把这些钢铁材料全去铸币,显然还是不可接受的。现在神机局计划未来每年要铸造数百万具铁制农具,还要造各类机器,还要造轨道,还要造各类生活物品,还要制造各类兵器和板甲护具......等等等等,都需要用到大量钢材和铸铁。

    事实上,一枚重约3克的,面值1文的钢制硬币,也只是发了不到五十万贯总额。

    虽然安乐、康宁二人组对经济学等人文科学的知识领域并不擅长,但是,关于货币短缺的负面影响,他们还是明白的。随着大唐帝国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尤其是神机局这种国营工业部门的能力越来越强大的情况下,通货紧缩的局面是不得不考虑的了。比如说,大唐工商帮会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往往要收取到大量绢帛和粮食了。毕竟,在缺乏足够多的货币的情况下,这些丝绸产品往往是民间的主力支付手段啊。甚至连军费开支也不得不直接发大量布帛,作为铜钱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的补充手段。

    至于说飞钱票据这种纸质钱币的雏形?那玩意儿目前基本上还是汇票凭证,只是纸币雏形,还不能算真正的纸币。人们可以持飞钱,拿到中央银行总部或者到各个地方州府上的中央银行分支机构去兑换、提取钱款;或者,在大宗商品交易的时候,用飞钱这种凭证来提取实体物资。在大部分情况下,飞钱并不介入人们的日常交易和流通,毕竟使用飞钱的时候是不能找零钱的,很不灵活。至于在极少数情况下的所谓的流通,那只是根据中央银行的目前的一个政策——飞钱是允许私人转让的,如此而已。

    除了已经发行的飞钱票据以外,中央银行的管理委员会在飞钱的基础上,提出了纸质开元通宝的方案,不过开元通宝的纸币方案还处于酝酿阶段。值得一提的是,提出纸质开元通宝方案的主导者,就是管理委员会主任自己,这个主任竟然就是吴王李恪!

    而李恪本尊就在这宣政殿上。某种意义上他也不是稀客了,自从决定把嫡长子李仁送进皇家军事学院,然后没几天后又紧接着把“乖”闺女李华送进军事学院就读后,大明宫就时常多了个坐轮椅的大叔的身影。

    宣政殿上,照样坐在轮椅上的李恪,回想起了当初这两个小滑头找自己聊天的场景。当时,李恪没想到自己还没说几句话,这俩古灵精怪的孩子不知怎么的就明白了他自己对经世致用之学超级感兴趣!这个事实本来李恪是一直想掖在肚子里不跟任何人说的,算是自己的一个小秘密。然而,这俩小滑头竟然仿佛洞悉了一切。

    不过李恪也没想得太多,只是稍微想了想自己前几天与李康宁讨论的方案,就出言提议了:“圣人,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眼下,无论我们要采取哪一种货币政策,朝廷都必须保证朝廷自己的信用程度。要让海内万民明白一件最关键的事,那就是,朝廷是绝对守信用的!唯有如此,才可以谈得上朝廷是在解决货币难题,否则就是祸乱世间。”

    李恪说得掷地有声,话音铿锵有力,中气十足!

    褚遂良回头一瞧,顿时内心一个卧槽,怎么一直刻意低调的吴王李恪今天这么高调了?嗯,虽然李恪身为中央银行管理主任是的确有这个发言权,但是褚遂良自己似乎往什么不着调的方向去思考了。

    褚遂良朝旁边的许敬宗、上官仪看了过去,只见许敬宗一脸痛苦和沉思的表情,而上官仪则露出兴致勃勃的神色。不过也没等他来得及多想,李康宁的话语又把他拉回了现实。

    “嗯,那么,我们的帝国央行主任对此问题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李康宁双肘靠在案桌上,由于御座坐落的高台比紫宸殿的高了不少,或者说比起紫宸殿那个只有十二厘米高的御座方台,这宣政殿的起码有三节台阶,所以李康宁这个姿势照样能扫视到每一个议员。

    “这么说吧,圣人,诸位,大唐多数地区的民间交易由于缺乏钱币,普遍以物易物,或者多用布帛作为支付手段。虽然布帛的定价标准本身就有朝廷颁布的章程可依,但拿布帛当货币来使用,用起来依然不方便。”

    李恪说到这就顿了顿,面对诸多复杂的眼神,仍然不慌不忙地继续说着。

    “可是,我大唐哪来的那么多钱币呢?虽然最现实的是用铜钱,但是大唐缺铜啊,如果继续提升开元通宝的铜币的面值,又有面值过大而不便于找余钱的问题。至于铁钱,还是用圣人的一句话讲,大唐实际上也拿不出那么多多余的铁来铸造钱币。所以,诸位不如考虑一下一个新方案,就借鉴飞钱票据的办法,设定一种规定面额的纸质开元通宝。”

    李康宁突然回复道:“嗯是的,我是这么说过,有反射炉效应的平炉再多、再厉害,搅拌炒炼得再迅速,也没那么多钢铁材料拿来铸币。之前的朝代也不是没有铁钱啊,先不说别的问题,就说铁钱、钢钱容易生锈的问题,此前历朝历代也是明白的。光指望大唐境内的铜和铁,来满足海内全体人民的货币需求,显然不太现实。那么,三叔你现在觉得,该如何保证纸质版开元通宝的信用?或者说,如何向海内万民保证朝廷必定遵守信用?”

    话音刚落,现场鸦雀无声。

    只因大家都看到了他们的皇帝陛下还在沉默不语,面无表情。十二岁的李康宁无喜无悲的表情让诸多大臣根本猜不出皇帝在想啥,于是乎他们大多不愿意表现得太明显,不然一不小心被皇帝陛下多问几句,然后答不上来,那就不好玩了。

    不过这大唐的朝廷还是有不少人敢于直言,会把国家的未来看得比自己的个人得失更重要。

    “圣人,我觉得吴王......哦,央行主任所言甚是,臣觉得这种方案该值得考虑一下。臣按照圣人此前的吩咐,在燕然都护府搜寻铜矿,但至今未果。或者,燕然都护府境内是发现了那么一点黄铜矿,但是,容易开采和冶炼的还是太少了,在短期内我大唐缺铜的格局恐怕变不了。”燕然都护刘审礼,表示赞同李恪所言。

    “启禀圣人,防水问题臣也考虑过。不过,就算是蜡纸作为纸钱材料,仍然容易损坏。在日常交易中民众不会携带太多硬币,所以如果纸面面额过小,小面额纸币体现不出方便携带的优势,而缺点又显得扎眼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小面额的纸质开元通宝极可能被民众视为劣币。”

    户部尚书上官庭芝话说到一半,就不由自主地把目光瞥向了自家老爹,匆匆看了一眼。而上官仪保持微笑,微微点了点头。

    “所以呢?”李康宁追问道。

    于是上官庭芝就继续说了:“既然是为了方便大批量、高价值的货物交易,那么不妨把纸质通宝的面额定得高一些,比如,朝廷可以发行一百文、五百文和一千文面额的一张纸质通宝。如果一些投机取巧的富商想要恶意囤积铜币、铁币,那么,这种不法之徒在不敢公然抢钱的情况下,在贩卖商品的时候他们就不愿意收取大面额的纸质通宝,那么善良民众一旦遭遇这种商贩的无理行为,就可以去报官府了。”

    这时,大唐工商帮会的管理委员会主任,李明达,也发话了:“很多大臣之前都讨论过纸质通宝的防伪问题,工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