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江崖啊,难不成我说这里画着一身戏袍?”
此处天光从浓厚的白云里透下,景物十分醒目,伍泰西不用电筒,贴在壁前仔细看着这幅图,一会点头一会摇头,几人也不打扰,在石缝外耐心等候,良久,伍泰西踱出石缝,赵如琢搬了块石头请伍泰西坐下,伍泰西坐定后摸出一支烟点上,吸了两口才开言:“这处画作是明早期风格,上面的青狮也的确是一品武官的仪制。”
马丙笃问道:“为什么青狮是一品武官呢?”
伍泰西答道:“朱明从元蒙手中恢复汉家河山,为强正统,礼仪方面均仿效汉唐,官服上以文官飞禽、武官走兽加以区分,所以只要袍服上绣着走兽定是武将无疑,一品青狮,二品三品以下沿用虎豹熊彪等等。”
马丙笃又问:“师叔可知这幅图应在哪位武将身上?”
伍泰西沉吟道:“我刚才观察到,有一艘楼船隐藏在浪间,船头立有一人,却是身着蟒服,如果这青狮暗合的一品武官和船头身着蟒服的是同一人,那就有答案了。”
马丙笃急问道:“会是谁呢?”
伍泰西答到:“郑和。”
马丙笃思量着说:“师叔,为何会是郑和而不是别的武将?明代掌权太监众多,为何确定是郑和呢?”
伍泰西解释道:“答案就在这蟒服上,蟒服与皇帝所穿的衮龙服相似,看上去就是龙少了一爪,本不在官服制度之内,而是明朝特赏大宦官和宰辅的赐服,而宰辅不能任武将,普通武将又没有蟒服,所以定是宦官无疑。”停了一下,伍泰西接着说:“宦官虽手握重权,但普遍品级不高,搏个四品就基本到头了,历代文官太监里品级最高者莫过于李莲英,被慈禧赏了个二品顶戴,魏忠贤虽然号称九千岁,但那是胡来,更不是武将职份,所以能集武将职份和一品功名于一身的,只有郑和一人。另外,这画上茫茫海水、船头独立的气势,也只有七下西洋的郑和相配了。”
马丙笃回忆道:“前晚妙空说过,日本人曾得了一本《郑和出使水程》,里面提到郑和也发现过这个地方的地图,看来这幅画即使不是郑和所绘,也和他有莫大关联。”
由于山缝内狭小无法拍照,赵如琢在缝间铺开架板准备临摹这幅画,葛凤兰和曲珍拿了皮尺帮忙测量,即将画完时,小道士过来报告说吊桥已经全部检查好,通行无虞。
马丙笃将队伍集合起来依次过桥,为怕吊桥不稳每次只过一人,桥上木板虽没有全部腐朽,脚下却感觉酥软,好在小道士等人仔细检查过,承受百余斤重量还是不成问题。
过桥后众人站在了密林跟前,在洞口远望时一片绿荫十分清翠,现在却觉得浓重阴森,青烟状的薄雾无绪飘荡,时隐时现。马丙笃发现林间似乎有一条石板道路,虽然被树木和杂草掩盖,但还能依希辨认,有路就好办,迷糊和黑头继续开路,一行人保持警惕徐徐进入了丛林。
进去不足二十米,光线就暗了下来,树高草深,藤条攀援,几乎没有立足之地,树木也与外界大不相同,奇花异草数不胜数,即便马丙笃自小在草药堆中长大,也不禁看花了眼。
首乌、黄芪、灵芝、天麻、杜仲、丹参……任何一株的品相都在上上之选,若能作为培育母本,则对中药是极大的促进,父亲马印恒经常说起人力种药后药性退化的现象,若以后能从此移植,虽路远艰难但也有价值。
马丙笃思考着药材有些走神,猛一抬头发现林子更深,黑色愈重,几乎看不清周遭十米距离,温度却是越来越高,林间没有一丝风,溽热难当,伍泰西已经大口喘息了,队伍中除了小道士,也只有曲珍和葛凤兰没有任何疲备模样,前方不时传来迷糊的平安哨声,还有黑头伐树开路的劈砍声,不过这声音也是越来越小,看来这二人力气也消乏了。
马丙笃干脆喊了一声停,考察并非行军,不求一味赶路,只要平安抵达即可,众人凑在一起休息,找几根断木坐下吸烟喝水。
黑头擦擦汗说道:“这林子难走,不象大山里还有个沟沟坎坎,让人热得不行。”
曲珍这时也说:“马大哥,这里树和我们波密大山象的有了,一样热,可是,没有动物,也没有鸟。”
迷糊也反应过来:“就是啊,饿在前头啥也么看见,这地方么有一个活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