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虽多,却更像空无一人。
这个时候,尚书郎卫会告假不出,不管大军几时抵京,也不管此战事后赏罚已经引得朝野哗然,他只关心萧弼的葬礼。
萧弼死在新植的樱花树下,第一年抽芽,婢子找到他时人已经阖目而去。卫府里,散骑常侍卫毓因上书进谏惹怒大将军,被贬侍中,离开京师,拜魏郡太守。卫会没什么话跟兄长说,一人接到丧报,在家中独坐良久,冷冰冰的手指在案上一划拉,最终起身走了出来。
丧礼上,他至始至终只是红着眼,当真一滴眼泪未流。倒是杨宴,涕泪直淌,因萧弼是年少成名的人物,清谈座主,前来送葬的不在少数。当然,这在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的洛阳城里不算什么,在场众人无一不是看惯生死的。
桓行简同桓行懋、虞松皆在,山野勃发,四季轮转,北邙山上又是一度芳草青青。他们这些人,来往北邙似乎成了常事。
那边,杨宴的痛哭之声实在瞩目,桓行简眸光微微一动,瞥他几眼,转头对桓行懋说道:“辅嗣早走这一步,未必不是好事。”
桓行懋亦在怅惘间,并未听懂,兀自道:“杨宴同他,亦师亦友,辅嗣期许的黄门再不用挂怀了。”
他走过去,安抚了一番卫会:“我知道辅嗣生前善投壶,解音律,你二人脾性相合是难得知交,士季不要伤心太过。”
卫会心平气和:“子上看我,哪里是伤心太过了?”反倒让桓行懋略觉尴尬,仔细瞧了瞧他,若在往日,两人指不定互相奚落取笑一通,此刻,实不相宜。
“留在你家中的那个女郎,要另择佳婿了吧?”卫会冷漠说道,“她要真是有情人,至少替辅嗣也守三个月热孝再定亲。”
也不管桓行懋面露难色,只管说道:“你告诉她,辅嗣的棺中除却放老庄,便是一朵干了的玉翎管和一方罗帕。他这人向来当忧则忧,遇喜则喜,从未因注老庄善谈玄而标榜过忧乐两忘,也不想什么所谓超世遗物,嬉笑怒骂,最是大性大情之人,你问她,为这样的人守三月孝多不多?”
可是,这分明就是在难为人呐,即便定亲,但尚未过门要人守孝是什么道理?桓行懋心里把卫会腹诽了一遍,暗道我哪里能当家作主,你来为难我。
“要我说?我怎么方便跟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说这个?就是我父母都不好开这个口,你自己同姜姑娘说,她本就因长嫂离世暂陪阿媛寄居于我家中,如今逢此事,难道要我们逼着她,你务必替萧辅嗣守孝三月方能再议亲事?”桓行懋索性拒绝,“丧礼说此事,也不太合适,回头你再斟酌斟酌吧。”
两人言语,悉数落到桓行简耳中,他不发一词,几时离开的北邙山竟连桓行懋、虞松也未留意。
径自来到校场,见石苞在旁正操练人马,人虽不多,可声势浩浩,不过五六百人的队伍马蹄子甩的尘土飞扬遮天蔽日。
石苞一跃点兵台,目光炯炯,手势一起,黑黢黢飞驰的人影犹如鹰隼翅羽乍收,再一直直劈下,立刻化面为线,整齐散开。一收一发间,除了骏马密集如鼓的点地声,再无杂音。
等回到桓行简身边,石苞试探地问:“郎君,你看如何?”
“差强人意吧,”他淡淡的,这般打着禁军旗号训练的五校里,塞了不少中垒中坚淘汰不要的兵丁。不过因未送钱财之故,贫寒子弟,弃之如敝履。
检阅半日,桓行简脸上沾了沙尘,毫不在意,接过石苞奉上的手巾随意擦了一擦,锐利的目光再次定格在夕阳里燃烧的身影之上。
“郎君,我听闻这次征西长史李胜不降反升,新拜荆州刺史,实在是匪夷所思,伐蜀之事他竟毫发无损。只贬了刺史和二公子,余者无恙,这,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呀!”石苞小心翼翼看他神色,忍着愤恨,桓行简眉头一扬,这才露出个似笑非笑的神情来:
“有什么说不过去的?大将军的人,总是特殊些,方才我去萧辅嗣的丧葬卫士季说,萧辅嗣是大性大情之人,依我看,怎比得上我们大将军?大将军才是性情中人,罔顾舆情,不尊朝制,狂之又狂,放眼天下谁人可比?”
话到尾音,那双隽秀的眼忽如夜枭般闪了一闪,掉头望向北邙山方向,树木凝绿,隐约遮路,依稀可见一角纸钱窜升天际。
“找一处宅子,把姜令婉先安顿了。”
石苞正顺着他的目光也投向邙山方向,若有所思,忽然回神,露出个错愕不解的表情,嘴巴半张:
“郎君,这是何意?这是准备要送她出府?”
桓行简把手巾朝他怀中一掷,不甚在意哼笑:“她跟萧辅嗣见过,我怕她身染恶疾先送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