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六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三十六章

    明朝帝王的驭臣之术,其中最为厉害的便是缇骑四出,暗探遍布,时刻侦知那些握有重权大臣的动向。偶有例外,便是对一些有异常举动的中下层官员,也派人布控。海瑞只是户部的一个六品主事,本不在侦控之范围,皆因他一进京便在六必居惹了事,引起了嘉靖的注意,因此几月来他的行状提刑司镇抚司都有记录。现在正如陈洪所言,海瑞的记录已经火速调来一张张摆在了嘉靖的御案上,嘉靖这时一个人站在御案前,手擎着灯,眼映着光,在一张张仔细看着。

    其中几页的记录将嘉靖的目光吸住了。

    “嘉靖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未时,都察院御史王用汲派家人送年货至海瑞家被退回。”

    “嘉靖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辰时,镇抚司千户齐大柱派妻送年货至海瑞家被闭门不纳。午时,海瑞归,遣走齐妻,接受鸡蛋四枚。未时,海瑞携家织布一匹至前门外大街瑞兴布庄卖得铜钱十五吊,买鸡一只,鱼一条,米十五斤返家。”

    嘉靖眼中露出了茫然的神色,接着往下看去。

    “申时,海瑞接户部急报,赴通州军粮库解粮;二十八日辰时押粮至大兴赈灾。”

    “嘉靖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至嘉靖四十五年正月初五海瑞家皆大门禁闭,其母其妻未出门一步。初五申时末海瑞自大兴回,突发大病。海瑞妻求邻家唤王用汲和李时珍至,医病至子时。子时,王用汲接都察院急报回部院写贺表。是夜,李时珍留宿海家。”

    嘉靖抬起了头默默地想着,想了片刻又接着往下看去。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初七运河开航,海瑞送其母其妻搭乘李时珍客船南下。”

    “自嘉靖四十四年七月至今,海瑞除赴吏部至大兴当差未到任何官员家造访;官员中除王用汲、齐大柱外亦无任何他人至海瑞家造访。”

    看完了最后一页,嘉靖的手擎着灯愣在那里,眼中的光也虚了。

    远处传来了鸡鸣声,南窗已经有了一丝亮白。

    “启奏主子万岁爷,提刑司奴才王五一奉旨陪户部尚书赵贞吉审海瑞回了。”大殿外传来了那个提刑太监的头的声音。

    “过场走得快嘛!”嘉靖的目光想闪一下,却已经不亮了,“进来吧。”

    提刑太监的头手捧着薄薄的一张审案记录低头哈腰碎步走了进来,赵贞吉跟着他走到了精舍门口。

    赵贞吉跪下了,提刑太监的头捧着那一纸薄薄的审案记录进到精舍跪下双手高举上去。

    赵贞吉头低着,却在感受着嘉靖的动态。

    “扔在那里,朕不看。”嘉靖的声音既冷且虚。

    “是。”提刑太监的头将审案记录摆在了御案上,低头哈腰又退了出去。

    “内阁和六部九卿那些人的辩状也该敷衍完了吧?”嘉靖这话显然是在问赵贞吉。

    赵贞吉深埋着头:“圣上是否叫臣去催拿?”

    嘉靖:“来吧,都来吧,把他们都叫来吧。”

    赵贞吉愣了一下,只好答道:“臣遵旨。”磕了个头爬起来向殿门退去。

    嘉靖这才拿起了提刑太监的头送来的那张薄薄的审案记录看了起来,看着目光更虚了,又望向了精舍外的南窗。

    远远近近已经鸡鸣不已,朝暾满窗。

    “奴才陈洪给主子万岁爷复旨来了!”殿外又传来了陈洪的声音!

    嘉靖将手中那张纸往御案上一扔,闭上了眼:“进来吧。”

    陈洪带着风尘轻步进来了,嘉靖睁开眼望着他,却见他两手空空,立刻那目光便射出了疑询:“裕王没有写什么东西来吗?”

    陈洪:“回主子,当然写了。”

    嘉靖:“在哪里?”

    陈洪跪下了:“主子万岁爷恕罪,裕王爷将写的请罪本章交给了李王妃和世子爷,让他们亲自带来了,要面呈主子。”

    嘉靖的脸色立刻掠过了一道凄然,沉默了少顷:“叫他们进来吧。”

    “是。”陈洪爬了起来飞快地走了出去。

    嘉靖走回到蒲团前坐下了。

    陈洪领着李妃和世子在精舍门外出现了。

    李妃拉着世子在门外就跪了下来:“臣妾李氏领世子朱翊钧叩见父皇皇爷爷!”

    “进来。”嘉靖的目光望向了孙子。

    “是。”李妃领着世子磕了个头,拉他站起来走进了精舍。

    进来后李妃又要领着世子跪下,嘉靖立刻说道:“罢了。陈洪,赐座。”

    “是呢。”陈洪答着连忙搬过一只绣墩摆在蒲团前的左侧,李妃只好深福了福挨着绣墩的边沿低头坐下了。

    世子就站在母亲的身前,嘉靖望向了他:“过来。”

    世子慢慢走了过去,嘉靖拉着他想把他抱到膝上,突然觉得没有了那个力气。

    陈洪眼尖,几步跨了过去抱起了世子放在了嘉靖的膝上。

    从昨夜震怒以来,嘉靖第一次有了慈容:“几个月不见,朕的孙子竟重了许多。”

    李妃眼中闪出了泪花,却强装着笑容,提着裙裾在绣墩前又跪下了:“臣媳李氏带来了裕王的请罪本章,敬呈父皇御览。”

    嘉靖只望着她,望着她手中的那道本章,没有吭声。

    陈洪紧张地低头站在那里。

    嘉靖:“陈洪。”

    “奴才在。”陈洪慌忙答道。

    嘉靖:“到门外看看朕的那些忠臣们都来了没有。”

    陈洪:“是。”

    门外已经传来了徐阶的声音:“罪臣徐阶等敬候圣命!”

    陈洪:“回主子,已经来了。”

    嘉靖:“有请!”

    陈洪又怔了一下,对殿外呼道:“徐阶诸臣见驾!”

    折腾了一个晚上,徐阶的眼圈已经有些黑了,紧跟在后面的李春芳、高拱和六部九卿那些堂官一个个眼睛都是绿的,这时每个人手里都拿着连夜写好的辩状,双手捧着走到了精舍门外,跪了一地。

    嘉靖望向了他们:“都拿了些什么?”

    徐阶:“罪臣徐阶等奉旨写的辩状。”

    嘉靖:“辩的什么?”

    徐阶:“罪臣等与海瑞有无关联。”

    嘉靖的目光望了一眼陈洪,示意他收上来。

    陈洪连忙走到门口,将徐阶等人手中的辩状一一收了,走回到嘉靖面前,捧在那里。

    嘉靖的目光这时望向了仍然跪在面前的李妃和她依然举着的裕王那份请罪本章。

    世子这时还坐在他的腿上,被他搂在胸前,嘉靖竟对世子问道:“朱翊钧,你知道你父王还有门口那些大臣送来的都是什么吗?”

    世子怯怯地答道:“回皇爷爷的话,都是让皇爷爷不高兴的东西。”

    跪在精舍门外的徐阶等人这才微抬起了头,看见了世子竟坐在皇上的身上,一只只发绿的眼中似乎又见到了什么希望。

    嘉靖依然问世子:“还是朕的孙子知道皇爷爷的心思。朕再问你,既然是皇爷爷不高兴的东西,咱们看还是不看?”

    世子突然冒出一句惊人之语:“烧了它!”

    “准旨!”嘉靖大声赞道,“陈洪,把他们写的这些东西还有裕王的请罪本章都给朕烧了。朕一个字也不看。”

    “主子万岁爷圣明!”陈洪大声答道,紧接着从李妃手里把那份本章也拿了,然后走到一座香炉前,揭开了香炉盖,将那些本章辩状一份份放了进去。

    香炉里立刻燃起了明火。

    “圣上如天之仁,臣等感愧莫名!”徐阶代表众臣呼出了这激动的一声。

    所有的人都趴了下去。

    李妃在精舍内也趴了下去。

    嘉靖:“海瑞那个畜生在奏疏里将朕骂得一无是处,他想做比干,无奈朕不是纣王!他想青史留名,乱的却是朕的江山!朕也想清楚了,朕不上他的当!现在你们就把他写的那个东西拿去看了。看完了该怎么办你们去商量!陈洪。”

    陈洪立刻将手中剩下的辩状都扔进火里,连忙回过头来:“主子,奴才在。”

    嘉靖:“将那个畜生写的东西给徐阁老,发内阁六部九卿堂官通阅!”

    由内阁阁员会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正副堂官会同审讯一个小小的六品主事,这在大明朝还没有先例。

    辰时初阁员们和三法司的正副堂官们就都到齐了,徐阶、李春芳、高拱、赵贞吉四位阁员还是坐在正中的大案前,三法司的正堂官坐在左侧的大案前,副堂官则坐在右侧的大案前。

    有旨意,三法司的正副堂官每人面前都摆着纸笔墨砚,同时记录,审完后六份记录要同时上呈皇上比对审看。

    由于依然带着脚镣手铐,海瑞特许用囚车从诏狱直接送来以免耽误时辰。

    囚车直接辗到了值房的门口停下了。

    还是那个提刑太监的头,又加了镇抚司一个千户,两人走进了值房,在门口站定,向徐阶诸大臣一拱:“禀徐阁老众位大人,海瑞押到。”

    众人都下意识地对望了一眼。

    徐阶:“押进来吧。”

    囚车车尾的门开了锁,打开了,两个锦衣卫在车尾旁站着,两个提刑太监各伸进手去将海瑞从囚车内提了下来。

    海瑞站在地上,先抬起头望了一眼从东边刚刚升起的太阳,日光照在他的脸上,满脸闪光。

    一个提刑太监:“进去吧!”

    海瑞这才转过头又望向了值房门上那块斗方,斗方上写着两个颜体大字:“内阁”!

    值房大门是洞开着,里面的大臣们都望向了一步一步慢慢挪向石阶的海瑞。

    海瑞走到值房门口的石阶前又站住了,石阶虽然不高,但仍然无法提腿登上去。

    提刑司镇抚司那些人都知道皇上这时痛恨着这个人,因此没有一个人敢给他解了锁链,也没有一个人伸出手帮他登上石阶。

    以往被审的官员也有这样的难题,一个个都是跪下来一步步爬上石阶。这时所有的目光都望向海瑞,想象这个有泼天大胆的人是怎样跪下来怎样爬上石阶。

    所有的目光都紧盯着他。

    但见海瑞身子费劲地往第一级石阶一坐,坐下了,双目微闭,坐在那里竟不动了。

    大案前赵贞吉抓起惊堂木一拍:“海瑞!到了这里你还是这般冥顽不灵吗?上堂来受审!”

    海瑞依然坐在石阶上:“请问各位大人,是否已经给我定罪?”

    赵贞吉在案前大声答道:“今天就是来给你定罪!”

    海瑞:“大人并没有回卑职的话,到底是定了罪还是没有定罪?”

    赵贞吉又举起了惊堂木,高拱乜了赵贞吉一眼,接言了:“海瑞,你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海瑞答道:“据《大明律》,现任官员定罪之前审讯期间一律去掉刑具,接受审讯。”

    高拱望了一眼所有的官员:“这是《大明律》载有明文的,应该去掉刑具。”

    所有的官员却没有一个人接他的言。

    高拱站起来了,对提刑太监的头大声说道:“解了镣铐!”

    提刑太监的头还没有接言,赵贞吉忍不住了,也望向了提刑太监的头:“给不给海瑞去掉刑具,上面打没打招呼?”

    提刑太监的头立刻答话了:“回赵大人,上面打了招呼,这个海瑞的镣铐不能解。”

    高拱:“谁打的招呼?”

    提刑太监的头:“陈公公。”

    高拱:“是陈公公自己的意思,还是他奉皇上的旨意?”

    提刑太监的头:“这个属下不敢妄说。”

    高拱:“既然皇上没有旨意,那就该《大明律》办,官员在定罪以前,审讯时一律不戴镣铐,立刻解了。”

    提刑太监的头依然不动,而且不看高拱只望向赵贞吉:“那属下得请示陈公公。”

    赵贞吉望向了高拱:“海瑞的罪非以往任何罪官可比,在《大明律》中也无任何条文比对。高大人,今天这个案子就应该按司礼监的意思办。让他戴着镣铐受审。”

    高拱昨夜对赵贞吉殿中那番奏对本还心存好感,这时蓦地明白了,此人貌似忠勇,内实奸猾,所有的心计都是在揣摩顺应圣意,不禁一阵深恶涌上心头:“赵大人,这可不像你昨天奏对时说的话。旨意是叫我们来论海瑞的罪,现在他的罪还没有论,赵大人就先意把罪定了。是不是我们可以不论了?”

    赵贞吉脸一红:“我何时把他的罪定了?”

    高拱:“你刚才说他的罪非以往任何罪官可比,现在就不认了?”

    赵贞吉:“我这样说也不是定罪。”

    高拱:“既未定罪,就得解开镣铐。”说到这里他又望向了提刑太监的头:“现在是我们在会审。我们得按《大明律》办。你立刻将镣铐解了!”

    提刑太监的头望向了徐阶。

    徐阶静坐不语。

    高拱动气了:“你们既然不按《大明律》办,那我们退场,叫陈公公来审!”

    徐阶这才开口了,望向了赵贞吉:“按《大明律》办总错不到哪儿去,孟静,不用争了,叫他们解下锁链吧。”

    赵贞吉望着师相的眼,虽一时不能完全领会他的意思,反正自己的态度已经明确显示,还是露出那副对高拱不服的神态,转向提刑太监的头:“你都听见了,先解开镣铐,再向陈公公解释吧。”

    “是。”提刑太监的头这时也才答应了,接着转过身去故意大声呼道:“按内阁的意思,解了罪官的镣铐!”

    两个提刑太监这才走了过去,一个开了手铐上的锁,一个开了脚镣上的锁,两个人提起那一把锁链铐镣都显得沉甸甸的,往地上一扔发出好大一声哐当声!

    海瑞揉了揉手腕,又从膝盖以下将脚推拿了几下,慢慢站了起来,转身登上石阶向值房大门走了进去。

    按规矩,就是没有犯罪,以海瑞这样的六品小官面对内阁和六部九卿堂官也得行跪拜大礼,海瑞跪了下去,行了一礼,自己又站了起来。

    赵贞吉这次自己不拿主意了,望向坐在左侧首位的刑部尚书申时行:“申大人,你是刑部尚书,这样的罪官应该跪着受审还是站着受审?”

    申时行回话了,像是在背条文:“依《大明律》审讯官员条例,官员在定罪前未行革职三品以上可以坐着受审,三品以下可以站着受审。”

    赵贞吉:“那你们就开审吧。”

    申时行站了起来,面对徐阶双手一拱:“阁老,属下如果记得没错,昨夜在玉熙宫圣上已经有旨,是命赵大人亲自审讯海瑞。没有新的旨意,应该还是赵大人主审。”说完坐了下来。

    其他一位大理寺正卿,一位都察院左都御史,还有坐在对面那三位也就是昨天晚上陈洪召来的刑部侍郎、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自然赞同申时行的主意,一个个都禁闭了嘴,眼望鼻尖默坐在那里。

    高拱径直望向了赵贞吉。

    李春芳则望向了徐阶。

    徐阶慢慢转望向赵贞吉:“孟静,昨夜圣上的旨意是这样的,该怎么问,你主审吧。”

    赵贞吉:“我遵旨。”答着望向了海瑞:“海瑞,我昨夜就审过你了。可今天是内阁和三法司会审,我问你的话,你要一一如实回答。”

    海瑞:“请问。”

    赵贞吉站了起来:“你以贺表为名,暗藏祸心,写的这道狂犬吠日詈骂君父的大逆之言,上至裕王下到内阁和六部九卿大臣看了,无不义愤填膺,万难理喻!我现在要问你,这样做,到底是有人在背后指使你,还是你自己丧心病狂以邀直名!”

    “皇上既然将卑职的奏疏给诸位大人看了,我这就可以回答赵大人和诸大臣。”海瑞慢慢回话了,“我在奏疏里开篇明义说得很清楚,上这道疏是为了‘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上这样的疏,进这样的言,是为臣的天职。天职所在,何须旁人指使?卑职在奏疏里所言之事所论之理有哪一件哪一条不是实有其事不是圣人之理?赵大人,还有诸位大人都是读圣贤书辅佐皇上治理天下的人,既看了我的疏会认为我的话是丧心病狂为邀直名吗?”

    三法司六个正副堂官有事可做全都低着头在那里做着记录,这时可以掩饰自己的反应和神态,反倒是坐在中间大案前的内阁四员,听了他说的话实在不知以何表情对之,只好一个个严肃了面孔。

    赵贞吉更是躲不开,还必须接着问下去:“狡辩!你说没有旁人指使,又不是为了邀名,难道我大明朝的君道臣职能够交给你一个小小的户部主事来正来管吗?”

    海瑞摇了摇头:“赵大人这话卑职听不明白。”

    赵贞吉拍了一下大案:“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又要正君道,又要明臣职,君道有何不正,臣职有何不明,你又有什么职权来管?你是能管得了内阁,还是管得了六部九卿衙门!居然字字句句指斥詈骂圣上,从古至今有你这样的狂悖之徒吗!”

    “赵大人的话我听明白了。”海瑞这次点了头,接着转向徐阶,“徐阁老。”

    徐阶也只好望向他:“有什么话说?”

    海瑞:“《大明律》载有明文,审案官与被审的人曾经有成见有过节者应该回避。卑职现在请徐阁老遵照《大明律》叫赵贞吉赵大人回避此案。倘若是他再审问,卑职将一字不答,一言不回!”说完他闭上了眼睛。

    赵贞吉的脸一下子变了色:“放肆!放肆!阁老,此人之狂悖嚣恶,与江洋大盗无异!属下请按治江洋大盗之法,动刑审讯。否则,钦案便无法审结,旨意万难回复!”

    高拱一直在冷眼观瞧着赵贞吉和海瑞的问答,这时察觉了海瑞有要紧的话回了,就在赵贞吉勃然变色一味表现的时候接言了:“海瑞。”

    海瑞也望向了他:“卑职在。”

    高拱:“且不论你昨夜上的那道疏是何等之犯上。只你今日的言行也着实难以理喻。到了这个时候你居然还要叫奉旨审案的赵大人回避,是何缘由?”

    海瑞:“嘉靖四十年卑职在浙江任淳安知县,赵大人任浙江巡抚。那一年卑职所管的淳安遭了大灾,全县被淹。五月,江南织造局奉旨意发放了赈灾粮,九月,赵大人为了一己之政绩,要在当年完成五十万匹丝绸,竟不顾灾民生计,要淳安百姓催还奉旨的赈粮,而且要以半价逼买百姓生丝。卑职抗了赵大人的命,赵大人上疏参劾卑职,那时便曾经说过卑职是为邀直名,收买民心。今日卑职在堂上又听到了赵大人同样的言辞,这便是卑职所说的成见过节。也是卑职在给皇上的奏疏里所说的臣职不明。赵大人,你就是我在奏疏里要参的大臣之一。有此两条,你不能审我。”

    “动刑!”赵贞吉真被激怒了,抓起了惊堂木,啪地拍了下去。

    “让他说完吧。”高拱乜了赵贞吉一眼,又望向徐阶。

    动刑是万万不能动的,徐阶当然明白。作为自己的弟子,赵贞吉之聪明顺上,之心机深沉,徐阶也当然明白。只是没有想到这个海瑞会有如此颉颃,而裕王又已经打了招呼要尽量保这个人,他真是十分为难。这时只好望了下赵贞吉:“何必同他计较,且听他把话说完。”

    高拱立刻接言:“你把话说完。”

    海瑞:“还有最为重要的一条,卑职现在既是同各位大人说的,也请各位大人转奏皇上。我海瑞一个举人出身,本意无心功名,但既食君禄,便有臣职。大明朝这些年来年年国库亏空,皇上一意玄修,大兴土木,各级官员面为顺谀,趁机搜刮。大殿一根栋梁,从云南从贵州深山运到北京,耗费官帑竟达五万两之巨,沿途死伤人命多达百余民工!赵大人,你管着户部几时算过,这一根梁木从云贵运来有多少县州府衙从中贪墨了国库的银两?还要死去这么多人命?身为户部尚书你臣职不亏吗?这仅是我所举之一端。你赵大人昨晚审过我,今天又这般审我,你的心思卑职明白。不就因为我是户部主事,你是户部尚书,担心皇上怀疑你在背后主使。我现在就坦言相告,你赵大人绝不会主使我上这道疏,还有所有的人都不会主使我上这道疏。我海瑞上这道疏只为了两条,一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二是我大明的天下苍生!”

    赵贞吉懵在了那里。

    徐阶高拱直望着海瑞,连一直不吭声的李春芳也望向了海瑞。

    坐在两边记录的三法司正副堂官也都停下了手中的笔,望向了这个“不可理喻”却令人震撼的小小六品主事。

    海瑞接着说道:“赵大人,你现在的干系已经洗刷了,皇上绝不会疑心你是我背后的主使了。可你也无权审我必须回避。徐阁老,卑职重申一句,赵大人若不回避,卑职将不再回答一字!”

    说完海瑞站在那里又闭上了眼。

    赵贞吉一向理学自居,昨晚一番壮举本已博得满朝看好,没想到到了今天早上竟被这个海瑞把自己的皮扒得干干净净!牵连自然不会有了,可名声也被他扫地而尽!他那张脸涨得通红,站在那里已不知如何自处。

    高拱心中大叫痛快,及时面向徐阶:“阁老,下面该如何办,您老该拿主意了。”

    徐阶仍是不温不火地道:“这得请旨。”

    说请旨就请旨。内阁值房离这里也就一箭之遥,少顷,陈洪就将刚才的审案记录送到了嘉靖的手里。

    嘉靖这时眼睛里已经网出了血丝,显然是刚刚服了丹药,盘坐在蒲团上拿着记录看了好久,默然不语。

    陈洪悄声地说道:“主子,内阁那边还在等主子的旨意呢。”

    嘉靖将那张记录朝地上一扔:“魔障!这是派了个魔障跟朕斗法来了!”

    陈洪:“干脆抓到诏狱,由奴才动刑,不愁降不伏他!”

    “就凭你?”嘉靖不屑地乜向了他。

    陈洪低下了头。

    嘉靖:“你不是他的对手,那个赵贞吉也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传旨,内阁和三法司都不要审了。要徐阶召集都察院、翰林院、国子监那些饱读圣人之书的废物,先商量好了,挑个日子,一起审他。要他把骂朕和骂群臣的那些话一个字一个字嚼碎了都吞回去!”

    六朝古都,金陵自古繁华。明太祖朱元璋因部属多江南人,富贵不愿离乡,便定都于此,称为南京。成祖朱棣夺了侄子的帝位,迁都北京,称为京师。种种顾忌,种种需要,南京设为留都,仍沿旧称,仍设六部九卿衙门,品级等同于京师的六部九卿,分职监管黄河以南各省府州县,如此一来,京师的六部九卿衙门在一统之大明便削弱了一半的权限,而中央朝廷凡有大政方略亦发送南京六部九卿,名为合议,实为牵制。更有一项重要职责,便是由南京各部衙将南方富庶之地漕银漕粮源源不断输送京师,供给中央朝廷。因此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之封疆大吏有两个职位至关重要,一是胡宗宪曾经担任的浙直总督,一是赵贞吉曾经担任的南直隶巡抚。现在,南直隶巡抚一职由内阁保举裕王力荐让谭纶当上了。

    阳春三月,繁星满天,秦淮河灯影桨声流光欸乃,最是迷人耳目之时,官道上却出现了大煞风景押解囚车的车骑马队。

    骑在最前面马上的是风尘仆仆的王用汲,护在两侧的是南直隶巡抚衙门派的兵队,押在中间的是两驾囚车。

    辕门在望,王用汲远远地望见一片灯笼光下,谭纶被亲兵护卫着已经站在巡抚衙门外等候他了。

    王用汲一纵缰绳,整个马队的蹄声加急了,囚车的车轮也辗快了。

    谭纶向辕门快步迎了过来。

    王用汲翻身下了马,一扔缰绳,向谭纶走去。

    整个马队的将官和士兵都翻身下了马,齐刷刷单腿跪在了辕门外跸道两旁。

    王用汲深揖,谭纶拉住了他,目光望向囚车:“两个贪官都押来了。”

    王用汲:“也只能抓这两个人了。其他的眼下还动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