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声载道。
民众们盲目,甚至不懂得法律。
不过这也不怪他们。
天下分之各国都有各国的法律,现在将他们纳入秦国,必然会有所不适应。
而秦国以法为本,以强为本。
单论法律的完整性和详细的内容,足有上千条之多。
更何况天下的百姓文化水平接受度不高,甚至有的律法他们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当然,如果是老秦人,必然说得头头是道。
但老秦人接受秦法已有数百年。
有着世世代代的传承。
但除了老秦人呢?
说白了,就是天下百姓缺一个信仰。
一个皇权信仰。
他们现在还没认同嬴政,甚至下意识的抵抗他。
这就是问题所在。
若是今日的信徒全都是老秦人,嬴政只需要一声令下,老秦人皆可披甲上阵。
但六国百姓不同。
他们的认知,还停留在嬴政统一六国之前的第一印象。
而他们的第一印象能好吗?
各个国家的统治者恨不得告诉百姓,嬴政是个魔鬼,政法苛刻,法律残酷。
虽然事实也是这样,但各国统治者的添油加醋可也一点不少。
这一点,也是嬴政日夜头疼的地方。
以前,没统一六国的时候。
秦国就那么大点的地方。
只需要控制好学堂和知识传播就好。
但统一六国后,边疆辽阔无比。
知识的传播大大受限。
尤其是远离皇都的地区。
甚至有自己的地方法。
这些,都是嬴政管不到的地方。
嬴政想管,但管不到。
一条政令,下发到偏远山区光路程就得足足半年。
消息的传回也是如此。
比如某地发生疫病,请求赈灾拨款。
然后嬴政拿到消息的时候,就已经过去了半年。
半年,别说赈灾拨款了,当初请求赈灾拨款的这个人都不一定还能找到。
所以,对于嬴政来说,皇权形象只能由时间去渗透,别无他法。
当然,这是没遇到秦逸之前。
遇到秦逸后,扶苏在他那里学习了大量的超前知识,包括很多超前的政治理念。
这些理念,也通过扶苏,让嬴政有了不一样的思路。
比如之前秦逸跟扶苏提到的幼儿教育。
孩子要从小抓起,教导他们树立起全新的国家形象。
当然,父母接受度不高肯定会影响到孩子。
所以扶苏从秦逸的思想中稍加改良了一下。
因为秦逸告诉他,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兴衰,分合,这是天数。
但唯独知识,可以记录,可以学习,不分年月,不分贵贱。
所以,扶苏就在想,能不能把国家形象融入到小故事里,再通过幼儿读物来影响下一代?
比如,秦逸讲过的三只小猪。
那能不能改成三个秦国人。
如此这般,孩子在读的时候,下意识会把自己代入到角色中,潜移默化的改变他们。
让他们时刻记住,我是秦国人,我爱我的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