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从一开春,就今天盼雨,明天盼雨,现在雨终于来了。可要命的是,这雨来了还就不走了。
成田的上空,整天阴云密布,遮天蔽日。
忽大忽小,忽急忽慢的雨水,从早到晚,没完没了,就跟天漏了一般。
这一下,大家又傻眼了。
“什么玩意儿呢?也太不够揍了,哪有这么祸害人的。”
孙大壮挠着大脑袋,又开始骂大街了。
正文:
现在的事儿真是说不准。
别说人事,就连天气也是一样。
头冬是个暖冬,多风少雪。
开春儿的时候旱得厉害,老百姓管这叫“掐脖旱”,整个春播因此推后了一个多星期,最多的甚至十几天,有个别土壤墒情差的地方,差点儿没种上地。
入夏后,也没正经八百地下过一场像样的雨。尽管急得火上房,可也没有一点儿办法,只能是对空发呆,心里没了底数。
别人急得不行,可驼腰子村八十四岁老倪头儿却不急,而是胸有成竹,一派大将风度。
在毒日头底下,老倪头佝偻着背,倒背着双手,看看天,瞅瞅地,时不时抓一把土揉搓揉搓,吧嗒着没剩几颗牙齿的嘴巴,叨咕出一句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丢一半’,不打紧,不打紧。”
过了些日子,还没见丁点雨星儿。
老倪头儿掐着手指头又叨咕道:“大旱不过五月十三,没多大事儿。”
可过了阴历五月十三还没下雨。
这回,老倪头儿多年树立起来的信誉受到了置疑。他自己也皱起了眉头,不祥地摇晃着脑袋私语:“要够戗啊,‘春天晒河底,秋天上房脊’啊,老母猪啃槽帮——要糟。”
此言一出,惊煞人也。
八月份的头两天,尽管偶有风起,浮云缭绕,但也就是阴沉了一下脸,没有大的起色。
酷热,仍然高唱着主旋律。
大汗淋漓的钱似海,一边解开衬衫的上纽扣,一边迈进办公室的门。
韩精忠赶紧打开办公桌旁的电风扇,给钱似海降温。
办公室本来要给县领导们安空调,可钱似海坚决反对。他认为空调太费电,这与国家级贫困县的称谓不相符。所以,始终坚持用风扇。他这一坚持,其他领导也不能安。所以,大家只能表示拥护,而把怨气埋藏在心里。
钱似海坐到办公桌前,起劲儿地扇动着手里的大蒲扇。边扇边看桌上气象局刚刚送来的气象预报。
一行关于未来气象的预报,引起了钱似海的关注。
预报上说,根据资料分析,不排除秋季有大规模降水的可能。
钱似海的眉头皱了起来。
“这真是邪了。”钱似海不觉摇摇头。
说话间,突然一阵阴风平地生起。
窗外本来无精打采的树叶,渐渐抬起萎缩的头颅,贪婪地吸食着难得的清凉。不一会儿,湛蓝的天空中,不知何时涌动起灰色的云层。云层在聚集、躁动、扩展,仿佛在沉思、酝酿。透过越来越厚的云层,天空阴得跟一盆水似的。
突然,从天空的深处隐隐传来雷声。一声,两声,三声,继而响成了一片。
阴云翻滚,霹雳阵阵。
阴着阴着,就像委屈的孩子,“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接着,瓢泼大雨“哗哗”地从天而降。
“老天爷终于开眼了!”
孙大壮高举双臂,伸向天空,疲惫的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欣喜。
孙大壮在乡政府食堂摆下庆功宴,犒劳这段时间跟着他没白天带黑夜打井抗旱的弟兄们。
孙大壮端起酒杯,动情地说:“弟兄们辛苦了,这一气儿都累够呛。跟着我干活,你捞不着啥好处,只有吃苦受累。好歹我们还是感动了老天爷。行啦,我啥也不说了。今天,咱们就是喝酒庆功。我以酒代谢,先干为敬。”
说完,一仰脖子,一杯酒就见了底。
那天晚上,孙大壮喝多了,里倒歪斜的回到了家。不到半夜,孙大壮就挺不住了,稀里哗啦,吐得一塌糊涂。
气得老伴儿一边收拾一边嘟囔:“你呀,不是累死,就是喝死。我早给你算好了,早晚的事儿。”
晕头转向的孙大壮漱了漱口,仰脸朝天地躺在那儿,感慨地说:“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