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突然有一天,市里来了电话,通知钱似海说,省委书记正沿途查看抗旱情况,不日将到达本市,成田是必到之处,要求做好准备。
钱似海无所谓地说:“都已经看过八百六十遍了,看也是那玩意,不看也是那玩意。”
对于旱情,钱似海也麻木了。
正文:
“钱书记,回单位,还是回家?”
走出宾馆的大厅,张之问钱似海。
“酒喝多了,红头涨脸的,上单位影响不好,还是回家吧。”
钱似海今天没少喝,的确也有了几分醉意。
“送钱书记回家。”
张之吩咐司机,然后自己也上了钱似海的车。
车到了钱似海的家门口,张之随钱似海下了车,和钱似海握手告别,满怀感激地说:“我啥也不说了。”
钱似海拍了拍张之的手背,心照不宣地点点头。
钱似海对张之的看法前后经历过一些变化。
钱似海刚刚主政成田的时候,张之早已经是成田的县委副书记了。
在与钱似海的较量中,前任县长薛明败走成田,钱似海由此树立起绝对的权威。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搭建听命于自己的班子,钱似海力荐并不出类拔萃的常务副县长李森,接替薛明出任县长一职,而此时的张之也具备出任县长的资格和条件,而且是排在第一位的县长后备。
在钱似海的努力下,李森顺利登顶,成为钱似海运筹帷幄,胆略超群的典型。张之没有轮到份儿,情绪一度有些消沉,甚至找了市委,反映了自己的想法。
关于张之找市委的情况,钱似海了如指掌,他对张之产生了看法。觉得张之找市委而不找自己,是典型的“隔着锅台上炕”,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这个人挺阴。
这是钱似海对张之的评价。
但后来陆续发生的一些事,又让钱似海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
尽管张之对钱似海有意见和看法是不争的事实,但始终没有与钱似海发生正面冲突,没有掰脸。相反,在公开的场合,在关键的时候,张之处处讲求团结,维护钱似海的威信,自己主管的农业工作也干得有声有色,没有让钱似海有什么可挑剔的地方。在一般的时候,张之则不多言不多语,近乎中性,是维护班子稳定的基础力量。
钱似海对张之的评价有所调整,认为张之的“阴”,可用“成熟”来替代。又设身处地地从张之的角度考虑,钱似海也觉得对张之有所不公。
钱似海曾经找张之推心置腹地唠过此事。想不到,张之把自己找过市委的事坦诚相告。这让钱似海很感动,这不仅因为张之找市委的事,他早就知道,也由此可以看出,张之不是一个斤斤计较、小肚鸡肠之人,胸怀很坦白,很直接。
钱似海诚恳地对张之说:“谢谢你对我的理解和支持,我会为你负责的。”
张之说:“钱书记,您不要想得太多。其实,我这个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奢望,一个农村的孩子,能一步步走到今天这样的位置,我已经心满意足了。和我当年的那些同学、同事相比,我已幸运的了不得了。太阳光哪能总往一个地方照啊?”
钱似海对张之的话很有感触,看得出,张之是一个很淡薄的人,只在合理的范围内维护自己的利益,没有无原则的忮求之心。
面对本次换届,张之又一次没有被作为县长候选人推荐。事先,钱似海找过张之。
钱似海对张之说:“这次没有推荐你,主要是从班子的年龄结构和保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说考虑的,同时也有平衡外派干部和当地干部矛盾的考虑。”
张之很大度地说:“钱书记,您是一把手,您考虑的是大局,大方向,不用惦记我这点事儿。”
钱似海深思熟虑地说:“尽管没有推荐你做县长,但给你解决正处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