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知得到了李二的答案,但长孙无忌退下去的时候,脸上并无喜色。
老实说,就准备而言,士族准备得比较充分,清河崔氏振臂一呼,士族纷纷响应,这么快就开始行动,而李二只能被动应对,在九品中正制的帮助下,士族的力量得到壮大,天下官员,大部分都是出自士族,即使是平民出身的人,也会投到那些士族的门下,这样才能晋升得快,用一句话来说,皇权和士族,两者合则利,分则二败俱伤。
长孙无忌也曾想过,要想摆脱士族要挟,除非取消九品中正制,但是,这可能吗?天下都是士族打下来的,就是现在的皇族李氏,也是士族出身,一旦触犯了这个底线,不光自己不同意,就是陇西的李氏,也会跳出来反对。
谁不想自己的荣华富贵留给后代,然后一直传承下去?谁又能保证,家族每一代,都出现优秀的人才?只有九品中正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而这次较量,长孙无忌内心有些悲观,并不是李二无能,而是士族太强势了,即使这次通过挖潜、扶正等手段解决了官员之缺,但这仅是开始,士族真正的根基,在地方,朝廷是李氏的天下,而地上,则是士族当道,不客气地说,族长的话,比什么圣旨好用多了,要是士族不配合,什么政令都难以开展,几个当地的士族一合力,轻易可以架空朝廷派来的官员。
一个光杆司令,有什么作为?
长孙无忌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好依照李二的指示,见步行步了。
士族的联手,那影响力是立竿见影,朝廷就如一台精密的机器,官员和各部门就像一个个零件,一下子少了那么多零件。大唐这台庞大的机器,开始运转不灵,办事处处受阻:
“皇上,国子监生员闹事,他们抗议朝廷不公,还有人准备了千人请愿书,请求还扬威将军刘远一个公道。”
李二大声吼道:“国子监的祭酒呢?国子监博士和助教呢。他们干去什么了,为什么不约束,任由这些生员闹事?”
“皇上,国子监的博士、助教请辞和病休的过半,新调来的又不能服众,众怒难平啊。”
李二:.
“启奏皇上。大明宫的工程进度不顺,材料供应跟不上,有一期工程不及格,现在需要推倒重修。”
李二愤怒地骂道:“户部不是拨了足够的钱银去修建吗?为什么还会出现材料不足,现在还要推倒重修,他们是干什么吃的?”
“回皇上,那材料供应。是一期一签,那些供应的商客,推说准备不足,不与朝廷续约,那工部的人,多是崔敬之亲信,借调的、请辞的多不胜数,要不就是阳奉阴违。新接任的经验不足,所以.”
李二:
“皇上,户部钱银告急,最近开销甚大,快没可拨之银了。”
李二吃惊地说:“什么?我大唐百业兴旺,税赋稳定,国库也充盈。为什么没有可拨之银?”
“回皇上,昨天本应是各地税银入库之日,可是各地官员不是说税赋难收,就是大幅减少。要不就是请辞官员过多,没人征收,就连充盈国库的彩票收益,上期大幅锐减近七成之多。”
李二:.
“皇上,郑州山崩,请求拨入赈灾之款项、辰州水灾,请朝廷早日拨赈灾之钱粮,徐州走火,一千多户无家可归,徐州刺史恳请皇上减免本年所需赋税,以安民心。”
李二疑惑地说:“什么,这些小事,往年都不上报,自行解决,怎么突然多了这么多求助的奏折?”
“回皇上,往年有天灾人祸,当地士族多会出手相助,一来为了政绩好看,二来也用作收拢人心之用,但是现在士族们不仅不出手相助,暗中还鼓动百姓冲击府衙,请皇上定夺。”
李二倒吸了一口冷了.
少了士族的配合和支持,再在他们暗中的推动下,政令在很多地方视若无睹,事事不顺,处处受阻,不光税赋锐减,难收上来,就是军队也受到了影响,据秘卫禀报,军心己有动摇的迹象,这令李二大为紧张。
从原来的愤怒、冲动,慢慢变成低沉、失落,清河崔氏的崔尚和崔氏请休不到半个月,李二己经感到身心疲倦,就是头发,也白了不少,气白的,也有劳累白的。
环顾身边,虽说有可用之人,但是可用之人远远不够,那事越积越多,问题越来越复杂、矛盾也越来越尖锐,这些时间,不光李二,像长孙无忌、魏征等到一帮大臣,都跑细了腿,即是年老的高士廉,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