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粮店,询问一下价格,倒还算合理,毕竟在古代,粮食的价格关乎民生大计。
朝廷和地方官府,十分注重粮食的价格,敢私自涨价,可是抄家砍头的重罪。
黑面一文一斤,白面三文一斤,小米三文,碎米三文。
整颗的好米,晶莹透亮,颗颗分明,则需要五文一斤,一般的家庭怕是吃不起。
家里原本只有些黑面饼子,一粒粮食也没有。
吃完了黑面饼子,仅靠张大娘送的二十斤黑面,勉强着糊口。
老话说的好:“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粮食就是你的底气,无论外面是暴雨,还是寒雪,干旱还是饥荒,自己手里有粮食,啥就不怕了。
没有经历过,忍饥挨饿的日子,谁又知道粮食的重要。
就像空气一样,在我们身边取之无感,一旦失去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与粮食又有何不同。
林楚和林康商议了下,黑面最便宜,要了三百斤,白面,小米和碎米也各五十斤。
现在手里的钱实在不多,先买四百五十斤粮食,等到稻谷收获,再多买些粮食。
卖柿子的一千六百文,现在只剩下约两百文左右,粮食装好车,就往家里赶,尽量天黑到家。
路上看到有人卖土鸡蛋,一文钱一个,做菜做汤,鸡蛋的做法十分多,日常饮食中,怎能少得了鸡蛋的身影。
数了一百个铜板,要了百来个鸡蛋,最后的一百文,买了两只正在下蛋的母鸡。
钱在离开镇上之前彻底花光,可家里还需要买的东西还很多,什么时候才有存一笔积蓄呢?
黄昏散去,夜幕降临,终于安全到家。
林安听到动静,兴奋的跑来迎接:
“姐,咋买这么多东西哇!”
“这么些粮食都是咱家的吗?”
“跟做梦似的,哥,你掐我一下!”
林康毫不客气的掐了上去,打闹着说:
“是梦哩,你快睡,等会做了好吃的,你不要吃。”
“哼,才不要,我要吃多多的。”
把货物整理好,林楚首先要处理的,是那十斤肥颤颤的肉。
老话说:一瓢猪板油,胜过十口肉。冬天熬猪油,也是每家的传统。
猪油开水入锅。焯水两分钟去腥,千万不要冷水入锅,否则影响出油率。
撇去血沫后沥出,用水熬油,是全国统一的做法。
要想熬出的猪油,又白又嫩,锅里先加一瓢山泉水。
再加焯好水的猪板油,是猪油白嫩,出油多的关键。
“安安,快来,尝尝油渣香不香?”
“姐,什么是油渣呀?”
“你吃了就知道了!”
沥出的油渣,锅中煸香,加少许的白糖,也有的人喜欢吃咸的,要加盐蘸着吃。
“好香呀,比吃肉还过瘾哩!”
林安端着半碗油渣,坐在灶前边吃边烧火,顺便跟林楚唠家常。
林康尝了一口猪油渣,连连点头
“这猪油渣好香哩!”
“夹馒头里面,或者做汤的时候,加一点进去,味道肯定不差”
想熬出的猪油一点不腥,待锅内的汤汁,又奶白变成透明的时候,加少许的姜葱,是去腥增香的关键。
猪油久放不坏,没有异味的关键,是盆里加少许的炒黄豆,花椒和盐。
这个手艺,还是林楚小时候,奶奶教的!
猪油装在瓦盆里,冷冻成白色固体,炒菜的时候,直接挖一勺。
或者用热热的馒头,掰成两半,涂抹均匀,简直香的要把舌头,也一起吞下去了。
“林康,晚上咱吃啥呀?”
林康正在一袋一袋的,搬运着粮食,听到林楚的话,停下脚步,擦擦汗。
看着家里的粮仓,从来没有过这么的粮食,脸上的幸福溢于言表,舒畅的喘了口气:
“你做啥,我们就吃啥,反正你做啥都好吃!”
坐在灶前烧火的林安,端着碗里的油渣,吃的满嘴流油,表情夸张的挥舞着手
“安安也觉得,姐姐做的饭最好吃了,天下第一好吃!”
“哈哈哈,真给你姐面子,行,让天下第一名厨,给你露一手”
其实在现代,猪油不算稀罕,作为北方张大的孩子,日常饮食里总是离不得。
就算是碗简单的面条,面上没有飘猪油葱花,都总觉缺少点什么。
熬好猪油,林楚闷了一锅米饭,刚才熬猪油的时候,突然特别想吃猪油拌饭。
“今晚就吃猪油拌饭!”
热热的米饭,加上一勺猪油,淋上酱油,加上猪油渣,芝麻,最后撒上葱花,一碗美味的猪油饭就做好了。
“开饭!”
“哥,你别抢我的,我还不够吃呢。”
“你已经吃了两碗了,再吃肚子就爆了,哥帮你解决点”
“锅里还有呢,慢点吃,吃多了晚上也不好消化。”
林楚吃着猪油拌饭,一边幸福的看着兄弟两打打闹闹。
突然觉得,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过着自家的小日子,也挺好!
剩下的肉,全部用盐厚厚的涂抹一层,现在天气冷,短时间根本不会坏。
林楚把大骨头,用刀背砍碎,放到锅中,灶里塞粗柴,慢慢熬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