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算是个不大不小的节。
对于年轻人来说,新年更多的代表购物,表白,跳槽。
对于打工族来说,新年是难得的休息和放松。
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新年就是钱钱。
有位作家曾经在好友的微博下发感慨说过:
钱钱,最终都变成了眼角的细纹,眼前的苟且,身后的景致。
也或者,是银行卡里的正负,别人嘴里的鄙夷和夸赞。
这辈子,让你体会最深的,就是这。
没谁都可以,没它不行!
所以林语和文娜的公司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布局、整改、规划,人员的重组。新办公楼的装修等等,一系列事情。
要赶紧挣钱啊。
还好,张广达原来手下的人几乎没走。林语给补齐了工资。
只是原来主要做港口运输,业务相对单一,人员也主要以内勤为主。
有个副总是招聘的,叫王卓,人还算干练,林语就留下了,并且委以重任,让他负责新公司的人员招聘,新楼装修,一应事务。
一来考察一下能力,二来也是为了磨合磨合。
林语文娜专门写了个企业规划,在第一次公司的正式会上进行了通报。
其实,建制不全,也没几个人。
除了副总王卓,还有原来的业务部两个经理,一个叫董蕾,一个叫马晓洁,都是女的,30来岁,还算干练。
原来负责对外联络公关的事儿。
另外就是车队队长赵大力,是个40多岁的粗汉,人很实在。
其余的就剩个办公室主任牛丽丽,虽说叫主任,干的却是文员加人资的活儿。
财务总监是空缺的,原来是廖桂花,折了。就剩个小姑娘王慧,刚毕业,当出纳。
就这点人,想要运行起来,还真是不容易,招人迫在眉睫。
另外根据组织架构,重新梳理了公司部门和人员配置,依据岗位要求定向招聘。责任全都落在了副总王卓的肩上。
公司决定成立新的营运体系,包括网络运营中心、市场营销中心、产品事业部、行政人资部、后勤服务部等,还专门成立了安全与监察两个部门,各自独立,直对总裁办负责。
文娜出任董事长,林语出任总经理,文雅暂时跟着王副总,负责后勤财务。兼着总裁助理。
原来的两个业务经理拆分开,分别放到了网络运营中心和市场营销中心暂时任个副职,一把手都空出来招聘。
办公室的牛丽丽去了光环,做回了人资助理,可是工资不但没降,反而多了200,小姑娘也没啥说的。
这年头出来又不是挣名声的,真金白银才是硬道理。
车队的队长管个运输车队还凑合,再提也没那么大的能力了。
于是原来给林语开车的老张叔,就顶上了,做了安全部的部长,直接对林语负责。一来是老张叔人不错,二来老人对于安全这方面有经验。暂时先干着。不行再安排。
剩下的职务全部是空缺,更重要的是业务要开展,快递员才是大头。
林语下了死命令,2月16号,正月16,公司必须正式运营。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
人员必须到位,岗前培训必须做完,后勤保障要全部到位。岗位职责、公司制度一应俱全。
公司副总王卓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当机立下军令状,于是轰轰烈烈的招聘开始了。
。。。。。。。。。。。。。。。。。。。。。。。。。。。
SHX省马额镇,宁家村。
村子不大,百十户人家。
原来村子不叫宁家村,古时此地有周姓人居住,得名周家村。
明初那场改变中国人口分布的大迁徙,有宁氏三兄弟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移至周家村。
因宁姓族人越来越多,随改村名为周家宁村。后周家人口日渐凋零,宁家后裔日盛,便得名:宁家村。
村里现在也是日渐凋零,没什么特产,靠种点庄稼、侍弄些果树养活了几辈子人。
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出门打工去了。离得最近的长安去的人最多。毕竟六朝古都的气象,十个人里有八个都向往。
还有大部分人去了大明宫,兵马俑,做些小买卖,搞搞直播导游啥的。
村东头的大槐树下,常年坐着一群老人,无冬历夏,只要是稍微有点太阳,这里每天都会聚集些人气。
据说这颗槐树是当年迁居来此的宁氏三兄弟种下的,为了纪念老家的那棵大槐树。
一个瘸腿的老汉,手里拄着枣木拐杖,一瘸一拐的在大槐树下绕圈圈,不时的向着不远处的通村道路上张望。
今天本来应该是远在固宁的儿子回来的日子。再过两天就是阳历年了。回家过年是祖辈传下的传统。
不管身在何处,不管有多繁忙,不管有多不如意。
年这个字,在国人眼里就是回家。
等了一上午,回家吃了个午饭,下午接着等。可是直到日头偏西了,也不见人影。
家中没有电话,老汉也不习惯用手机。所以,唯一的联系方式,就是大槐树正对着的,村里小卖部那部公用电话。
电话终于打来了,不是儿子,是镇里打来的,镇里的宁秘书是本村人。
老汉接了电话,脸阴沉着,黑亮的脸上皱纹不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