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我见龙在田二人都是一些皮外伤想来不会有什么大事。
沐天波心中不得不对弘光帝另眼相看,沐天波认为即使弘光帝是有意拉拢龙在田二人那也是做到了礼贤下士并且关怀备至,看来传言不虚,这个福王真是从头变到了脚底板。
“诸位爱卿,朕手中虽然有兵三万,但身边无一得力大将,因此平沙之乱并不容易啊!不过总的策略朕计划的滴水不漏,朕已经命袁继咸暂时担任广西总督统筹一切粮草辎重,而且让川东泸州总兵曾华龙南下云南,如此一来只要孙可望不和沙定州联结一气,昆明一月之内定可攻克。”这是我从广西出定下的战略,“另外,朕已经下旨给缅甸王,令其兵前来助阵,大概一个月就能到达楚雄,如此一来兵力多达五万之众,不但沙定州连那孙可望也难逃败亡之命。”我见一旁的龙在田欲言又止。“龙爱卿有何补充尽管明言。”
龙在田犹豫可一会,“皇上,微臣可以担保孙可望等人不会和沙定州联结一气,不怕皇上多心,微臣曾经收过张献忠为义子,与他部下多是旧识,日前微臣还曾写书信让孙可望进兵云南帮助剿灭沙定州,这通敌之罪微臣甘领。”
我没想到龙在田和张献忠还有这样的关系,这让我心中亮堂起来,如果能通过这条线和孙可望建立联系进而招抚大西军的余部,那南明境内就再也没有大的罗乱,我也可以安心的制订针对满清的战略决策了,“龙爱卿,通敌固然是重罪,可龙爱卿夺回昆明诛灭沙定州心切,如此作为乃人之常情,龙爱卿,朕打算招抚孙可望等人,不知可有希望?”
龙在田沉吟一声,“不瞒皇上,这个事说好办也好办,说难办也难办,不过微臣愿意一试,想必孙可望等人被满清鞑子一路追赶定是狼狈不堪,这个时候也许能招抚他们也说不定。”
看来龙在田的把握也不大,“这样吧!人不到绝境是不会屈服的,朕会把孙可望等人困在贵州之地,贵州素来是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等他们坚持不住了再去招抚也不迟晚,眼下还是以收复昆明为重点。”得知了龙在田和张献忠余部的关系后我认为招抚张献忠余部才是上策,这能为我争取很长的时间,因为按照历史的展,豪格凯旋回师北京之日也就是满清大举南下之时。
此时昆明城内的沙定州已经如坐针毡,因为他不但得知弘光帝率大军从他老巢之旁路过到了楚雄还收到了明王朝讨伐他的檄文,他现在虽然控制了云南的一半,可元江和南盘江以南的阿迷州乃是他的老巢,明朝的辎重都是通过那里运到楚雄,老巢有被攻破的危险他焉能不急。
汤嘉宾进来看着沙定州愁眉不展心下也跟着担心起来,他把一份公文放到沙定州的面前,“姐夫,看来事态不妙啊!这是弘光皇帝亲自撰写的关于赦免云南叛乱官员的檄文,弘光帝这一招实乃釜底抽薪之计,我们不但得防着他的大军还得提防身边之人的黑手啊!”汤嘉宾是沙定州续弦的妻子万氏的妹夫,沙定州之所以要谋反多半是汤嘉宾在旁扇风点火的结果。
沙定州看罢檄文眉头更加紧皱,“朝廷大军达三万之众,我等如何抵抗?我准备弃守昆明回师阿迷州,你以为如何?”沙定州在昆明的兵力都加起来不过是一万余人的乌合之众,面对弘光帝的大军他心里一点依靠都没有。
“姐夫跟我想到一块去了,反正沐家的财产我们都搬的差不多了,阿迷州低处南疆地形复杂,想来朝廷也不敢轻易南下进兵阿迷州,趁此时弘光帝还在楚雄我们现在就撤,如果能及时切断明军的粮道,那就更好了。”汤嘉宾知道沙定州害怕老巢有失,眼下他们无法和明军正面交锋只能采取守势。
沙定州点点头,“你去把那些硬骨头的脑袋都摘下来,原本还想让他们臣服,现在看来留着都是祸害,杀干净倒也畅快。”
这是我第一次亲自指挥战斗而且身边没有一个得力的大将,因此我的底气非常不足,可让我没想到的是沙定州居然放弃了昆明回师阿迷州,我只打了两个小胜仗就把昆明拿下了,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照顾我。
进驻昆明后我马上贴出布告安民,云南经过沙定州之乱老百姓都苦透了,此时不但沙定州跑了皇帝还亲自坐镇昆明,民心一下就稳定下来,随后的惠民政策更是让民心靠拢向南明朝廷。
大军进驻昆明后有三喜,一喜是将沙定州迫往南疆,使袁继咸的粮道不必在经过南疆运往昆明,如此一来就解决了大军的吃饭问题,毕竟解决孙可望才是此次进兵云南的重中之重;二喜是沐天波找到了失散的母亲陈氏和妻子焦氏,二女战乱之时躲到了尼姑庵中,平日沐王府在尼姑庵没少施舍香火钱,因此有两个年纪相仿的尼姑冒死扮作陈氏和焦氏的模样引开了沙定州的注意,虽然两个尼姑死于乱军之中但陈氏和焦氏却得以保全;三喜是弘光帝之喜,因为他现沐天波竟然真的有一个乖巧伶俐的女儿,只是年纪小了点才只有十一岁,比他那两位贵妃娘娘还小,这让弘光帝惊喜之余也断了那个“沐剑屏”情结。
弘光帝的到来使云南混乱的局面得意迅稳定,除了东川府的禄氏土司和阿迷州的沙定州外,云南又重新恢复了前时的秩序,当然也得选拔不少新官吏,因为沙定州临走时杀了三十多个明朝故吏,怕都是弘光帝赦免檄文的功劳吧!同时弘光帝已经命令庐州总兵曾华龙兵进东川府剿灭禄氏土司,而阿迷州的沙定州则由沐天波亲自领兵讨伐。
孙可望收到龙在田的书信后马上召集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商讨对策,自从他们四个张献忠的义子把张献忠的老婆和亲信宰相汪兆龄处死后大西军的事务就由他们四人协商决策,但通常是由年长富有领导经验的孙可望做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