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节奏似乎没有控制好,发展太快了。按照这章的节奏,这本书已经可以完本了啊。
但是觉得要是后世先进的理念,加上知人善任的重用还不能招揽诸葛亮等人,又有些不合逻辑。
反正我也犹豫好久,反正就先这样吧。你们将就着看,或者有什么不合理之处,还是有什么建议,都可以提出来,我看看。这些天心情低落得很,若是没有写好,请大家原谅。)
——————————————————
酒过三巡,司马徽开口问道:“将军‘主义’一书中曾言,欲开万世之太平,此志至高,然辅以自由、平等之策,虽惠及万民,然天下若无尊卑,人不能各守其分,何以立?”
朱言闻言,放下酒杯,稍微思索,问道:“先生以为,人从何来?”
这是真正的哲学三大终极奥义之一的‘我从哪里来了。’
司马徽没有想到,朱言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却反而提出了这么一个无解的问题。
他说:“古有女娲造人之说,然吾不能辨其真伪。”
朱言笑道:“就算是女娲造人,但女娲造人,是否分三六九等?”
司马徽道:“自然,女娲以捏土为人,亦有以藤蔓沾水,洒落而成。”
朱言又问:“如此,捏出来的自然比洒落下来的高一等?”
司马徽点头道:“想是如此。”
朱言再问:“如此,汉高祖为捏土之后,还是洒落之后?”
“呃……”司马徽愣住了,若说刘邦是捏土而成的人的后代,那么刘邦成为皇帝之前,不过一个亭长;若说刘邦是洒水为人的后代,那么刘邦又成为了高高在上的皇帝。
他明白了,朱言是想告诉他,人出生的时候,并没有高下之分。如此,人人平等自然合乎天理。
诸葛亮接话道:“上下尊卑,并非天生,而是统治之需要。若人不分尊卑,则上不能御下;人不能各守其份,则可人人皆好逸恶劳,皆想做高官,行商贾,而土地无人种也;人人皆能自由,则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之事,谁还愿为之?”
这是性本恶的理论,儒家说性本善,但诸葛亮显然不是纯粹的儒家之人,而是博采众家之长。
朱言他们提出的人人生而平等的理论,从逻辑脉络上来说,并没有什么漏洞,但提出这样的乌托邦式的社会结构,是否能够稳定运行下去,他们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朱言想了想,道:“这涉及到社会分工和权利义务之间的问题。”
“社会分工通过优胜劣汰,一百人的山村,一个商人能满足百姓日常的商品供应,还能赚到不少钱,其他人看见能赚钱,还比种地轻松,就能够一起参与进来,进行买卖。但一百人的山村有两个商人,明显不足以养活两个商人,于是便只能两个人平分利润,然后都空出一部分时间来种地,或者是其中一个更厉害,把原来的一个挤出去,他自己成为新的商人。”
“社会分工,都是为了更好的活着。这方面我并不担心每个人都养成好逸恶劳的性格,因为好逸恶劳,养不活自己的时候,不能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的时候,他们自然会去转行。”
“而保家卫国一类比较危险的工作,除了提高待遇,当兵的每月皆有俸禄,出现死伤,国家也会抚恤,帮他们的家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这些举措之外,还牵扯到一个义务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享受国家保护其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犯的权利,也有服兵役,保家卫国的义务。”
后世的政治制度与现在相比,足够的精密,朱言并不担心其中有太多漏洞。
而更多的问题,也只有当这套制度运行起来之后,才会慢慢发现。
诸葛亮又问:“天下间不可能每个人都去当兵,如何保证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比如有两个人,征兵的时候,瘦弱的愿意去,而强壮的不愿意去,此时,是招收强壮者,还是瘦弱者?”
朱言道:“我们追求平等与公平,但必须要清楚一件事情,现在,并且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甚至是永远,我们都做不到绝对的公平。所以如果遇上上述问题,一般来说,只要瘦弱者达到征兵标准,我们优先以自愿原则为主。若是遇上特殊情况,比如情况危急,兵源紧缺,我们也需要强制征掉强壮者。”
诸葛亮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庞统接着出言问道:“将军所提出的理论完备,制度精密,在下并不担心,但却又疑问,将军说,一切均归中央领导,然若边疆将领,偶遇敌情,若通报中央,则错失战机;若不报知,又恐边关大将拥兵自重,擅起战端,如此困局,如何解之?”
“边关将领必须拥有临机决断之权,不然则不足为战。然就算是边军,也需有政委,参谋,副将等成员共同开会决定,不能由一人决定,就可动兵。”
“如此,则大将虽有心,亦不能动也。而若全军谋反,政必有失,不论是用人不当,监察失责,还是政策失当,当必有大过,如此先控制边关,再肃清中央。”
徐庶又问:“以将军政策,小吏士卒,皆有编制,皆有俸禄,人员众多,政府何以养之?”
朱言道:“初时虽有压力,但农牧业,手工业,商业都发展起来之后,再辅以精兵政策,应该可以养之。”
石韬问道:“世家大族,并非皆为强取豪夺之辈,将军‘打土豪,分田地’之策,是否会枉伤无辜?”
朱言道:“非罪大恶极之辈,皆未杀之,只分期土地钱粮,且其本身,亦能分到同样多的土地。说是无辜,但其良田广厦,莫非其一砖一木,亲手所建?不过因以往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政策的得利而已,收起剥削劳苦百姓所得,再还给百姓,何谈无辜?”
这话就有些尖锐了,很有些‘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样的偏执感。
但朱言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所以石韬也就没有再接着说下去。
司马徽问道:“将军所说的道理、所建立的体制,所施行的政策,自然是极好的。但是以往不管是两汉独尊儒术,还是追及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皆提倡礼敬天地,忠君报国。”
“如今将军却说人人平等,人人皆追求自由,追求战胜自然,发展生产力。”
“如此,将军想让天下之人心中追求何物,礼敬于何?”
“莫不是都追求更大的权力,更富足的生活?”
“将军将一切皆归于物,然天下人之心,何处安放?”
朱言愣住了,这个问题,朱言之前都不曾想到。
但此时司马徽提出来了,却一头扎进朱言的胸口。
后世的生活自然自由而安稳,至少几乎不用担心吃穿和安全。
但是为什么后世生活的那些人,还是有如此多的人感觉不到幸福?
这个问题提出来,很多人可能会说,这都是吃饱了撑的,都是些假文青,惯会装模作样。
可是你仔细想想,真的全是这样吗?
无数人失去了对自然的欣赏和敬畏,在他们眼中,可能一片山林、一片土地,都可以以一个经济价值来衡量它的高低,但那种自然之美呢,春风秋月,鸟语山花的美,还有几个人会怀念,会感动?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每天想的都是房子、车子,票子。
除此之外,我们的追求是不是就仅限于王者荣耀和英雄联盟了?
我们活这一世,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们的肉体上得到了物质上的满足,但我们的心呢,真的是要空空的来,有空空的走吗?
我们都失去了虔诚和方向,仰望星空,再也不会因为流星的璀璨而感动。
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活着?
朱言起身,郑重的向司马徽行礼,道:“请先生教我。”
所有人都看着朱言,有些震惊,这样一个在他们看来,不算很严重的问题,朱言却如此的郑重。
朱言不得不郑重,没有经历一世的空虚,不知道安放自己的灵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