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面狠心黑的王大人心中所转念头吴为自是一无所知,见到有官兵前来增援,他与李县令等人一般甚是欢喜,正象那句俗话说的,“如大旱之望云霓”。虽然吴为对安塞营的战力颇有信心,但毕竟没经过大阵仗的考验,心中有些没底,大败高迎祥的那次更接近儿戏,现在回想起来还懵懵懂懂如在梦中。正规的官军再怎么战力不堪,毕竟与流寇纠缠多年,作战经验肯定是丰富的,吴为已经抱定了学习两手的决心。而李县令与这王祯说起来还颇有渊源,他的女儿和王同知的儿子王泽订亲,这一来,两人也算亲家,因此他待王祯更是热情。
王祯见人到齐,清了清嗓子,对李县令拱了拱手,道:“本官此次率领六千大军前来安塞,专为对付那流寇“二王”,必要保得一方桑梓平安,不破贼寇绝不罢休,诸位大可放心。”堂下众人自是谀辞如潮,赞颂不已,连李县令也说了几句感激的话语。王祯见状,大是得意洋洋,话锋一转,“只是,嗐,这年头,大头兵可怜啊,寒冬腊月的,好多人连囫囵一点的棉衣都没有,这一路过来,贼人还没见着,我的兵就活活冻死了好几个!”众人一凛,戏肉来了。果然王祯继续道:“都说皇帝不差饿兵,可如今朝廷钱粮上头艰难,我们延安卫自我以下一万多官兵,已经十几个月没发一文钱的饷了!”这句话有实有虚,虽然没有发饷银,但粮草还是能拨付的,再加上军屯自产的粮食,吃饭还是能维持,虽然因为军官克扣,普通兵士不过勉强混个半饥半饱,但比起老百姓来已经是强到天上去了。但王大人不愧是演技派的,说话间不知牵动了哪根情肠,抑或是对自家在这穷地方捞不到什么油水感到伤感,说着说着眼睛都红了。
众人心下大是不以为然,谁不知道虽然朝廷欠饷,但各级军官吃空额,占役,纵兵抢掠,一个个小日子过得不要太滋润,苦的只是基层小兵罢了。但这话只能在心里说说,这王祯当着众人诉苦,不过为了要大家以劳军的名义乐捐一笔,不过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躲是躲不过的。在场众士绅对类似情况经历得多了,早有心理准备,此时纷纷表态,为忠勇体国的将士们大鸣不平,主动提出要劳军!
王祯见众人如此上道,不禁又惊又喜,再听各人乐捐数目,却又脸色阴沉下来。原来在场二十余位士绅,都是安塞有头有脸的人物,口中喊出的捐助数目却都少得可怜,这边王善人喊:“我捐白银5两!”那边李员外道:“我捐小米两石!”粗粗一算,总计不过百多两银子,二十余石米,你妹的,就这还要跟手下这几个心腹将领分,你当洒家是要饭的啊?他忍住气,沉声道:“我军乃朝廷经制之兵,粮秣供应本不应烦劳地方,但既然各位父老如此有心,本官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只是素闻安塞富甲一方,今日一见,恐怕传言多有不实之处。”
他语含讽刺之意,众人都只作没听见,反而纷纷大吐苦水,言道虽是最近日子稍稍宽松些,但之前连续8年遭灾,实在家里没有余粮,各人七嘴八舌,有的竟连天启初年落下的饥荒都扯上了。李县令眼见不是事,他要帮王祯,遂出言道:“行了,都别诉苦了,你们这些话只好去哄哄外人罢了。王将军此次率领大军,不辞劳苦前来安塞,为的什么?还不是为了保得诸位的身家性命?那流寇是好玩的么,十万之众啊,一个不慎本官与众位就都要为国尽忠了!古来的规矩,犒军乃是士绅本分,王大人廉洁爱民,与众位客气,但越是这样,我们安塞人就越不能失了礼数!”
吴为不知李县令与王祯有亲,见状自然要表态支持李崇,站起身来大声道:“大令说得对,王大人带兵是为了保卫咱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来的,不能让将士们流血又流泪!我认捐白银100两!”
众人听得李县令言语,心里只是撇嘴,谁都知道官兵是什么德行,说什么六千大军,实际数目有一半就不错了,还说什么不辞劳苦,还不是为了保住头上的官帽?但李县令近来因吴为的缘故威信暴涨,众人不敢违逆,正准备将捐助数字翻上一番,也尽敷衍得过了,不料吴为语出惊人,一捐就是100两,一下子就把行情拉高了十倍不止!只是大家心知肚明,吴为可是众人头上真正的财神爷,得罪了他可是没好果子吃的,众人对其比之李县令倒是更忌惮得多。没奈何,只得一边暗骂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