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吴为顺利完成了秀才身份的转变,现在走在街上再不怕人说自己是明朝三无人员了,心中放下大石,又向孙教谕称谢。孙教谕心情甚佳,兼且意欲与吴为交结,便又留他们说话。
谈话中,孙教谕提及一事,原来本县近来灾情愈发严重,朝廷赋税差役却半分不免,整个安塞甚至整儿陕北境内现已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本县本是穷乡僻壤,今又风传流贼来袭,人人皆视来此任官为畏途,县丞、主簿、典史竟全部出缺。县令姓李,是正牌三榜进士出身,因为人正直得罪上司被发来此处任官,现在流民遍地,上峰催比粮役又急,此时正焦头乱额,彷徨无计。
吴为心里不由一动,忙道:“晚生倒有一法可解李大令之困,不知老大人可否引见一二?”
孙教谕闻听吴为如此说,刚得了他的银子,却不过情去,又见吴为样貌堂堂,出手阔绰,料得家资豪富,说不定能解得本县燃眉之急也未可知。遂答应吴为,带他去求见县令。赵总甲和狗儿爹二人并不随行,自在县学等候。
到了县衙,门子是识得孙教谕的,便入内通报,片刻后出来言道县令有请,便引二人入内。
见到李县令,三人落座,孙教谕便向他介绍吴为情况。李县令听了连连点头,面上却神色淡然,显得有些心不在焉,说了几句对吴为的勉励的话,显见得也只是敷衍之语。吴为见他如此做派,心下明了,道:“大令莫非为本县灾情烦忧?”
李县令看了吴为一眼,叹了口气,道:“正是,去岁至今已大旱一年有余,草木枯焦,百姓饿死不知凡几。”顿了一顿,又道:“不知吴世兄可有以教我?”
吴为忙道:“不敢。只是晚生薄有家资,愿助大令纾此民困。”
李县令听了,精神一振,道:“不知世兄愿捐助几何?”
吴为暗忖,明朝一石约合现代100公斤,东风重卡一车是10吨,也就是100石。便道:“小生愿献粮100石,白银二千两。”
李县令吃了一惊,现在安塞城中粮价已超过二十两一石,100石粮足可抵得白银2千两,再加上2千两白银,吴为这一下就捐出了四千两银子,可算得手笔极大。须知之前官府向城内大户募粮赈济灾民,每户所得至多不过十石,少的一两石也有,加起来总和也不及吴为这一笔多,不由得他不吃惊。
“此话当真?”
“晚生怎敢欺骗大令。”
李县令哈哈大笑,竟不顾身份,拉住吴为的手,道:“吴世兄真乃我的贵人啊,这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了!”
孙教谕适才在路上与吴为攀谈,知晓他的心意,此时插口道:“吴世兄年少有为,心怀百姓,下官是十分佩服的。本县前任王典史病故,此位一直出缺,若得吴世兄这样的少年豪杰出任,定能使境内太平,百姓欢悦。”
李县令闻言,望了吴为一眼,见其仪表堂堂,高大健壮,适才对答得体,谈吐不俗,心下也有些喜欢,虽仍觉其年纪太轻,但刚承了他的情,又不好拂了孙教谕的面子,遂道:“不知吴世兄有此意否?”
吴为忙道:“大人差遣,晚生自是无有不从。”
李县令道:“好,那本官就委你为本县典史,因本县县丞、主簿出缺,按例由典史兼行其责,你的担子可不轻啊。”
吴为道:“晚生定不负大人期望。”毕竟是体制内混的,这些场面话他还是驾轻就熟的。
要紧的话已说完,李县令端茶送客,二人辞了出来。孙教谕忙向吴为道喜,一个多时辰前,吴为还是位三无人员,现在已经是大明的堂堂朝廷命官了,相当于现代的县公安局长兼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兼常务副县长,世事之奇,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