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最动人的一场戏,当属马先勇与妹妹马嘉祺的隔门对话。老马并不知道妹妹是在向他告别,他听到妹妹说的知心话感觉很不舒服,因为在他心里,他一天也没有原谅过自己,所以他只有听到妹妹像往常一样骂他,才感到安心。
而当他转身离开,去赴最后一场舍命之约时,妹妹的一句“我不怪他了”,将所有怨恨归于释然。可他们谁也不知道,门内门外隔开的,竟是两场生死。
最终,马先勇替女儿挡了枪,并用那把假枪,机智地缴获了劫匪的真枪。
影片中出现的三把枪在马先勇身上形成了完整的闭环,而他也终于为自己寻回了真的尊严。应该说,马先勇的这条叙事线是最完整也最丰满的。由此我们再去看另外三条线,就显得过于粗糙了。
这也是多线叙事结构很容易遮蔽的又一问题:通过交叉叙事来延宕某一支线原本单薄的剧情,使之看起来丰满。
存在感最低的是高明和情妇的那条线,基本讲了一个地产开发商包二奶、欠钱跑路又良心发现的故事。
姑且不论地产开发商是否能用“无名之辈”来命名,就说整个故事线,其实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内容。支线开始时,高明已在回城的路上了,支线结束,回到西山大桥与其他支线汇合。
没有起因和转变,只有结果。而毫无细节支撑的一意孤行,近乎于强行洗白
再说高翔和依依的青春线,基本就是一条辅助线。高翔的行为是为了捍卫父亲高明的尊严,依依的行为也是配合父亲马先勇而进行的反叛与和解。
至于从高翔扯出来的兄弟情,看似热血,但是偏题了,成为了一种煽情的变奏,有效却不高明。
最后我们看看眼镜和嘉祺的情感,这也是打动了很多人的一条线。
其实在这条线里,情节基本发生在同一空间,有绑架的紧张感、有搞笑、有爱情,再加上三位演员的出色演绎,这么说吧,如果把它放在《我就是演员》的舞台上,会是一幕很不错的由表演驱动的小话剧。
可惜放在电影里,表演的性质被抽离,作为现实戏剧来看,无论是演员状态还是剧情走向,都略显浮夸。
特别是眼镜和嘉祺的感情戏,发生在如此仓促的相遇里,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彼此生存境遇的理解上,是更为妥帖的,迈向爱情的步伐就显得过大了。
那为什么以上的种种仓促,是不易察觉的呢?
很简单,因为这短短的几个小时的故事,被交叉剪辑进了一个复杂的结构里,仓促感被摊薄了,情绪转折也就不那么突兀了。如果抛开其他支线,单看这条线,你就能清晰地看见它的问题所在。对于其他两条不够丰满的线来说,也同样如此。
最终,所有的线归结于西山大桥的那次大汇合。你还是可以细看看,这样的汇合中有多少巧合是牵强的。比如波仔为什么会去?以至于警方为什么会断定要在那里拿人?再比如最后眼镜和大头为什么要上救护车?难道不该跑路吗?
导演很聪明,用一段MV式的画面,在“瞎子”这首歌里,把所有人的处境串起来,为最后的相聚造势。可冷静下来,还是能看到一些生硬的地方。
说了这么多,《无名之辈》还是近期值得一看的一部国产片。评价一部电影,简单的下一个好片或烂片的结论是容易的。但在我看来,没有这样截然分明的结论,我只会去细说一部电影哪好、哪不好。
《无名之辈》的好与不好,都藏在多线叙事的结构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