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对陈渐的爱,越来越炽烈了。她渴望时刻都能见到他,时刻都呆在他身边。而她的羞耻心与自尊心,却阻止着她别那么频繁去遇见他。当她的爱越强烈时,她发觉自己的耻辱心理也越强烈,也越敏感。她多么渴望陈渐来找她一次啊,哪怕因为公事来找她父亲上她家一次也好。一一确实有过这么一次:陈渐因为暑假补课的事上她家。她当时正躺在床上思念着他,忽然听到客厅里陈渐与王校长的说话声。她马上翻身下床,急急地换上最漂亮的夏装冲进客厅,而陈渐已同她父亲说再见了,就是她父亲请他:“坐下聊聊呀,陈老师。”也挽留不住陈渐。她听到他下楼的脚步声,却不敢追出去,她呆呆地听着,直到脚步声消失,她急忙又跑到走廊上,穿过层层的榕树枝叶,看着他的身影远去,她便也失魂落魄了似的,凝固在走廊上,直到母亲呼唤她。从此,她便盼望陈渐又来她家,又因为另外的公事。
暑假的日子是那么漫长,那样难熬,就像走不到尽头的广阔的沼泽地,只有去见陈渐的日子才是亮丽的,如沙漠里的绿洲闪闪发光。在等待中挨过一分钟,也使她完成了一项任务似的松一口气,因为这意味着缩短了一分钟与陈渐见面的时间。中考成功的喜悦,已被少女初恋的狂热所代替了,在这漫长的暑假里,她是在等待着与陈渐的见面中打发日子。她强制自己至少每隔三天再去见陈渐,但当她想再延长一些日子以免引起笑话,却也熬不过第五天。她的整个心被陈渐的形象占据了,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她的思想中,陈渐已成了一个固定的思念的模型了。吃饭,看书(她看书已不那么投入了),睡觉,走路,甚至在与别人交谈时,脑子里映现的都是陈渐的形象。有的说话,她还是模模糊糊地对幻化在脑海里的陈渐说的,令听者莫名莫妙。她变得越来越沉静,不像往时那样恣意地言笑了,在王校长面前也不爱那么撒娇了一一与思念陈渐相比,这些显得多么浅薄无趣啊。她似乎一下子长大了,成熟了。王校长私下认为,是她考上了省一级学校,具备了知识分子高层次的意识之故,心下暗喜,却不知他的宝贝女儿,已经陷入单恋之中,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她不只是变得沉默寡言,人也削得如黄花般的清瘦,反倒有一种弱柳扶风的韵致。
在三四天中见不到陈渐,她要么是在克制中忍至生病了,要么如关在铁笼中的饿虎焦躁不安。是呀,三四天见一次面,于她就如需用可卡因来止瘾的人,却只给他一支香烟一样不顶用。她只好另想办法见到陈渐而不让陈渐见到她。远远地,望见他的门,他的窗,或许他晾的衣服,也让她感到快慰。近日因为初三级的假期已开始补课,她可以不用冒去陈渐那儿的难堪与耻辱,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到他,慢慢地从头到脚欣赏他的一举一动,品味他的一颦一笑了。她每天都看贴在他父亲房里的课程总表,找出陈渐哪节有课,就设法找一个妥当的位置,等待着陈渐经过。为了更有理由些,她就到校园里的树荫下,看老太婆小孩子们打扑克,有时还加入他们的队伍。她确实瞧不起这些老太婆,非常厌憎打扑克,觉得那是最无聊的浪费光荫的途径。而现在,她不得不拿出耐心,忍受她们的邋遢与罗嗦,还有她们的慢吞吞与不讲道理。
苏杰生活的重要内容,就是对陈渐的思念与牵挂。她当然盼望见到陈渐,但她知道这绝不可能,因为她没有什么借口在假期到学校来。一个月前,清芬的伯母脱离了人世的苦海,到她早就向往的极乐世界去了。阿尼陀佛,清芬终于从人间的苦海解脱,一身的自由轻松。她是个闲不住的人,就回镇政府父母亲的家里,为亲生爹娘服务。清芬不在学校,苏杰去学校也缺少理由。就算是为了看到陈渐,惴惴不安去学校一趟,也不可能碰巧遇上。思念如春蚕结的茧,她的心被越来越紧地裹起来。春蚕有吐丝收获希望的一天,但自己的想望,有实现的一天么?她在寂寞中等待着,盼望着,担心着。生活日复一日在翻版,没有风浪,在等待中她培养起更沉静更坚韧的心性。没有听到陈渐与王珊珊恋爱消息传来,她的心便渐渐地滋长了希望。
暑假漫长,为了驱除沉闷,她偶尔择一个太阳不那么热毒的日子,背着画夹到山野小溪幽林间写生作画,心里装着忧郁与牵挂。她的画,再看不到活泼的场面与亮丽的色彩,孤独的白云,离群的小鸭,蹲在田埂上忧愁地吸着旱烟的老农……,就是花朵,也是微小而带着苦涩的韵味。
面对着茂盛的森林,高大挺拔的树木,她再画不出它们的壮美,走在人迹稀至的深谷,踩着厚厚的落叶,她的内心涌起的只有一股悲凉。她耽于沉思,留恋寂寞,沉溺于落日的荒凉……
此外,她还开始了有步骤的日记写作,因为满腹的心事总得倾诉啊。是贾平凹说的吧,他说,快乐的时候,写作能把快乐分为两份乐而多乐;伤忧的时候,写作能把忧伤分为两份忧而少忧。这话真不假。起先,她不好意思完全披露自己的心事,怕日后的自己看了会引以为耻。但这样的骗自己,隐藏真情实感,让她更难受。渐渐地,她就把对陈渐的思念,自己的困惑,悲伤与希望,遐思与懂憬,无一遗漏地倾露于字里行间了。她每天都思考,都幻想,都写作一一日记的写作,竟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了。如果偶尔有一天不动笔,她就感到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她一个晚上都会郁郁的不乐。为了减轻痛苦,她于是拼命地在日记本上写呀写呀,比一个专靠稿费为生的作家还勤奋。
陈渐在日记中越来越明显、深刻了,有时竟跃出纸面与她对话。随之而至的是王珊珊,她写着写着,甚至喜欢起王珊珊了,就像一个作家喜欢他书本中的正面人物一样。她喜欢她的纯真,欣赏她的聪明,赞叹她的美貌,佩服她的勇气,因为珊珊比她小,她心里不免又窝藏着对珊珊的呵护。
有一天,她忍受不了这种日复一日的思念与游离于实体之外的日记记叙,去了学校一趟,为的是亲睹陈渐一眼。从学校回来后,她写下了长长的一篇日记——
1992年8月16日晴
上午,我去学校了,我忍受不了思念的压迫!我知道我没有勇气直接找他,但还是去学校了。去学校所目睹的一幕及产生的感慨,叫我如何能忘怀?就是此刻提笔记述,也令我感慨万千,思绪混乱!
跨进校门时,我简直不敢东张西望——近一个月的离别,我竟成了学校的生客了。我怕遇见人,怕他们会窥见出我的心事。可喜的是,校园静悄悄的,空荡荡的,除了教学楼处传来寥落的几声讲课,还有树上的几声蝉鸣,校园像弃园一样的空寂。但我还是心虚得发慌,连去自己的宿舍都要找借口。宿舍干干净净,根本用不着打扫,由于缺乏人气,发着幽霉味。我打开窗户,向着窗外眺望。记得开春的那个早上,我也是这样的打开窗子,欣赏浅草雏燕,陈渐来了,那是一个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