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已经到了12月了。天气渐渐的有点冷了,在上海的街头,如果你每天起得很早的话,就有机会经常性地看到大街上的路倒了。所谓的路倒,乃是民国城市中的一大特色。在上海叫做路倒,在香港,就叫做扑街。也就是死在大街上的流浪者。每到秋冬季节,随着气温的下降,大量无衣无食的流浪者,都会因为饥寒,而死在街头的某个地方。
工部局有一个专门的机构,专门负责在第二天的太阳升起来之前,将这些路倒清理掉,以免让早上出门的王老爷子看到了伤心。
凌晨四点钟,这些人就已经开始工作了。米有余便是在这个机构工作的,他踩着一辆人力三轮车,和另一个员工张德宝一起沿着道路工作了。
最近因为来自北方的寒潮,天气一下子变得格外的冷,而这也让他们的工作任务变得更多了。才出来不多时,他们的三轮车上面已经放着两个路倒了。这两个路倒,一个是个干老头子,还有一个是个半大孩子。他们也许过去有过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梦和憧憬,但是如今,他们已经只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路倒了。
前面是一条很窄的死巷子,三轮车进去了,便没法掉头。不过正因为这条巷子窄,而且背风,所以到了晚上,很多流浪汉便都会躲进这里避风,然后这个地方,也就很容易出现路倒。米有余干这个活干了好几年了,已经非常有经验了。
两个人将车停在巷子口,张德宝便留在外面看着车子,米有余便进去查看。张德宝将车子靠在路边,上了锁,便缩在一边等着,过了不一会儿,便听到米有余喊:“德宝,进来帮个忙!”
张德宝赶紧跑过去,转了个弯,就看到米有余正把身上的小夹袄脱下来给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裹上。
“还有口气。你帮个忙,去找个人家敲敲门,要一碗热水来,说不定还能活下来。”米有余道。
张德宝便应了一声,往四面看看,这死巷子里面都是墙,根本就没有谁家把门开在这里。又想起外面有个早点摊子,这会儿也该在生火了,便应了一声,往外面跑去。
张德宝跑得飞快,一眨眼就跑出了巷子,三步两步就跑到了一个早点摊子那里。这时候早点摊子刚刚摆出来,摆摊子的夫妻两个正在烧开水,一个戴着眼镜,穿着长夹袄的人正坐在一边等着。
“有,有姜汤没有,有的话给我一碗,有个人冻得不行了。”张德宝喘着粗气说,“来一碗救命。”
老板娘赶紧在围裙上擦了擦手道:“你等一下哈,我这就弄。哎,我说这位大哥,你先去把人弄过来,我这里赶紧给你烧,嗯,这里要不你先拿一碗热水过去……”
老板这时候也从炉子上直接把正在冒气的水壶拿了下来,一手又抓了个碗道:“在哪里,我跟你去一趟。”
两个人便跑进了寒风里,老板娘往那边望望,然后对坐在那里等头汤面的那个人说:“夏先生,哎,如今这世道……难呀。”
那个夏先生便也点头道:“这世道不变,咱们这些普通人,就真没办法过日子。”
“哎呀,夏先生您可是谦虚了,您如今当着导演的,不是我们能比的……”老板娘低着头一边煮姜汤,一边说道。显然这个夏先生是他们的常客了。
“不过看夏先生每天这么早就起来了,就知道大家挣生活都不容易。”老板娘说着,一抬头,却见那个夏先生也跟着跑过去了。
这夏先生便是夏衍了,过了一会儿,就看着刚才的张德宝背着个什么,后面老板提着水壶拿着碗跟着,再后面是脱掉了长袄子的夏衍。几个人一起跑了过来。
“老板娘,姜汤有了没有?”夏衍问道。
“好了好了……”老板娘一边说着一边,一边把姜汤端了过来。
“呀,是个小孩子呀。”
那是个小孩子,虽然有夏衍的长袄裹着,却依然是脸色青白,气息微弱。
“这是冻坏了呀。唉,这世道呀……”老板娘一边说,一边蹲下来,将手里的姜汤给那孩子灌下去。喝下了姜汤,这孩子便浑身发起抖来,眼睛也睁开了,只是抖得厉害,说不出话来。
“这不光是冻的,也是饿的。”夏衍道,“老板娘,你这里有米汤没有?”
“有的有的。”老板娘应了一声,便去里面端了一碗米汤出来。夏衍将那孩子抱在怀里,又喂他喝了半碗米汤,那孩子脸上才微微有了点颜色。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