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扮自己的新房。
李汝兴回了任家村一趟,回来后就在饭桌上感叹道:
“志文才是讲究人哦!出去闯过的人就是不一样!人家就晓得把顶上的茅草房用一层竹蔑笆一遮,弄得平平整整的,再糊上报纸,啧啧!漂漂亮亮的,走进去看就不像农村人的屋了哟!”
丰雪一听乐了,这三哥的确是讲究人,这会儿就知道吊顶了呢!而且还就地取材,是个聪明人。
婚礼前一天下午,李家准备好了四样礼,包括离娘肉(两根肋条)、两条鱼、四棵大葱、四把粉条。
罗桂英的任务就是带上“接亲客”去迎接新娘,还要带人去挑陪嫁等物品。
挑着重物,靠脚力从南山区走回祥和区,是很耗费体力的事情,所以得选体力好的人。自然,出力的人自然会有厚厚的红封拿。
彩礼在递期的时候已经奉上,所以不用再准备,但挑着空箩筐去似有不妥,因此,李家又在箩筐底部装上一层晒干的谷子和花生,再把四样礼放进去,明显好看多了。
吃过午饭,罗桂英带着新郎官李志文、李家两个未婚姑娘及六个壮汉,挑着六挑箩筐,前往南山区女方家中。
女方家的酒席一般是两顿,结婚头天晚上和第二天早上。等新娘子出门后,大部分人也离开了,中午饭通常是帮忙张罗的人和近亲才会继续吃剩菜。吃过午饭,大家再把吃不了的分了分了,打包带回自己家。
当天晚上,刘家灯火通明,张灯结彩,一家人忙着清理陪嫁,装筐。
亲戚们送的礼物刘母也一股脑儿给女儿装上,有布匹、箱子、毛巾、热水瓶以及礼金等。而刘家准备了“两铺两帐”,红桶,红脚盆,红板凳等其他陪嫁物品。
结果,六挑箩筐堆得满满的,还装不下,刘母索性又加了两副挑子,匀一匀,凑齐八挑陪嫁。怕路上掉了,还用绳子挨个又捆了一遍,然后再拉上一条红纸条。看热闹的都是啧啧称赞,这娘家大气!
元月一日一大清早,天还没亮,女方早饭开席,李志文和刘小慧双双出席,给亲友们敬酒。吉时已到,给菩萨上香、祭祖后,拜别了泪眼婆娑的刘母,一行人踏上了回任家村的路。
罗桂英走在最前面,紧跟着新郎李志文,他穿着军装,胸前别着一朵大红花,显得英气逼人,新娘刘晓慧随后,她穿着一件大红上衣,胸前也别着大红花,也是娇俏可人。
后面跟着李家的“迎亲客”和刘家的“送亲客”共四个姑娘,再后才是挑箩筐的八个和换手的八个,一共十六个青壮年。
压阵的是刘小慧的堂哥和堂嫂,他们也作为送亲队伍中的女方代表一同前往李家参加婚礼。
两家之间的路远,每挑箩筐又重,所以必须两人换着挑才不至于耽搁了吉时。
一行人浩浩荡荡,走了半小时后,天才蒙蒙亮。
他们穿过村子,从农户房前屋后走过,也路过热闹的集市,一路上被无数看热闹的人围观,评头论足。
罗桂英走在前面,不时要应答几句好奇路人的提问,言语间技巧地说出新郎在部队如何受器重新娘又是如何能持家,两边父母又是如何通情达理大方舍得云云,收获了路人一遍又一遍的赞叹。
李志文和刘小慧哪里经历过这些,只觉得脸都笑僵了,耳根子红得都要滴出水来。
一路上都有小孩子追上来跟着新郎新娘,嘴里喊着“看新姑娘了,看新姑娘了。”
李志文和刘小慧赶紧掏出早就准备好的水果糖发出去,小孩子们高兴地接过,也不离去,他们尾随着迎亲队伍,一遍遍喊着:
“漂亮的嬢嬢嫁给解放军,
有吃有穿哪些不安逸!”
“喜气洋洋,新郎新娘,担子一响,都吃喜糖!”
“幸福人家喜事多,日子甜蜜赛喜糖,大鱼大肉天天有。”
这就是吉利话了。
倘若有吝啬的,大喜之日一颗糖都舍不得给的,促狭鬼们就会追着不放,边跑边喊:
“东家喜气来盈门,不给喜糖哪能行?”
一直臊得你给糖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