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继续在折腾,言官们或被外放,或主动要求外放,韩琦正好换上自己人,这时连赵曙的“老师”老实人吕公著也看不下去了,上书说濮安懿王不当称亲,应颁讳于天下,又请追还吕诲。
也不要什么皇考了,连濮王都不行,继续做那个濮安懿王吧。
赵曙不听,吕公著说那你不听,就将臣也外放出去。
他好歹是赵曙老师,外放出去就有点难听了,赵曙也不答应。吕公著气得呆在家中不上班,俺不教你了,没你这个学生。赵曙无奈,让太监杨安道亲自去他家劝,你一向劲直,不过应当徐徐开晓,不要逼官家太近。吕公著继续不上班,赵曙又找来他的哥哥吕公弼劝,二哥来劝,吕公著无奈去上班,但还是天天请求外放。
赵曙逼得没办法,也不管什么老师不老师了,将他外放到蔡州。
这下清静了吧?
错,没完。
继续争,包括韩韩提拨上来的新的言臣,马默。
韩琦将马默提拨为监察御史里行,但马默不领情,俺是大宋的言官,就要站在大宋的角度说话,站在言臣的角度说话,继续上书濮王不宜称亲。
这事休想结束了,弄得韩琦整天感觉到自己屁股直接坐在了火炭上。
就在这时,蔡挺两封奏呈到了。
第一封奏量就是高梁的事。
还怕朝堂大伙不相信,蔡挺选了一百多个高梁穗子,也一道送到了京城。
想让中书大佬亲自去庆州观看那是不可能了,不过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证明。一亩能载多少株,再乘以单株穗子的产量,便可以得出亩产。
韩琦忽信忽疑,从古到今,那有三百斤的高梁亩产。怕出错,还刻意出了城,城外就有庄稼,就有高梁地,有的高梁还没来得及收割。韩琦拿出庆州送来的穗子,与开封城外的高梁做比较。这好比较么?然后他又让小吏丈量了一亩地,便站在哪里数,这一亩地倒底有多少株高梁。这一数更不对,一个是单株移载,一个是撒种。株数整减少了好几倍。
书面说的不算,但这个观察到的却能做很好的证明。
民以食为天,尽管韩琦对蔡挺很不感冒,不得不上书赵曙。
况且第二封书奏更要上书赵曙。
第二封书奏就是西夏确实出兵了,虽然大军还没有到边境,但大量粮草已在押送横山,还能不出兵吗?
蔡挺不仅写西夏确实会出兵,主要还是要钱帛。
咱手中兵力少啊。就那么四十几营官兵,并且抛除留守的兵力,只能调动一半。以一万人马对抗十万兵马,俺不是战神哪。就是好水川之战败得那么惨,任福手中的兵力也比俺手中能用的兵力多吧。因此只能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后方得立即支援军队,最少支援六七十指挥兵力。
韩琦脸都气白了,你这老小子干嘛要提好水川之战。这不是那壶不开揭那壶吗?
至于这个选择更是当放屁,六七十营官兵抵达庆州。后续所带来的费用会有多少?
但也没关系,蔡挺还给了第二个选择。
张亢在府州兵力少。为了振作士气,打开府州州库,拿出库银做赏赐,因此击败了李元昊。但那是府州,水草丰美之地,在那战之前,府州许久未开战,因此州库里充盈。我就是不怕言臣弹劾,打开庆州的州库,也放不出银子。
因此朝廷得给我五六百万贯钱帛银两个,让我振作士气。
其实史上两次大顺城之战,都有些让人窝火。如果不是王巨来到华池镇,蔡挺这一战也是一次匆匆忙忙的反击战。不过蔡挺指挥有度,及时地将百姓撤到后方,使百姓受害不重,然后清壁清野,随后重创了西夏军队,加上林广射伤了李谅祚,西夏人狼狈地撤军回去。因此战争来得太突然了,等到京城接到消息,战争已经结束。
但韩琦与蔡挺不感冒啊,于是大伙联手淡化了这次战功。
倒是一些不相干的人过来争功,如王举元在长安,听到西夏入侵庆州,大将窦舜卿请派兵支援,王举元不听,说:“不过三日,虏必去。”
果然没有几天,西夏人不得不退军了。俺神吧,俺有功劳吧,赵顼真让他忽悠住了,还刻意问他攻守策略。怕死还能怕出功劳……
但这一战不是史上的那一战了,王举元会很悲催。
还有,大顺城败了,李谅祚不甘心哪,仍在蹦达,陆诜也有底气了,留下了请时服使者与岁赐,赵曙高兴地说,我就知道陆诜能办事。然而种谔开始收绥州,陆诜真面目出来了。
他们有功,韩琦更有功了。
至于有功的蔡挺,你乖乖呆一边去吧。
第二个是李复圭,他更惨,但他那次还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