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胡思乱想了片刻之后,李元嘉晃了晃脑袋,决定不去想这些让自己心猿意马的事情,开始琢磨自己琢磨了一路的那个想法。
晒盐法,到底能不能拿出来?
虽然李元嘉并不太懂具体的细节,但是当年看《舌尖上的中国》时,也曾经因为好奇查了一下古老的晒盐法,大致明白了其中的步骤……很简单的了解了一下。不过没关系,只要有钱有人,再告诉他们方法,让他们自己慢慢研究就是了。
现在的关键是,李元嘉不知道是否应该拿出来。
或者说,应不应该由他拿出来。
毕竟在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盐铁都太重要了,就算大唐初期并不实行盐铁专营,管制的比较宽松,贸贸然在这个领域出手依然是有着很大风险的。先不说可能会得罪一大批既得利益者,李世民那边会不会有所猜疑?
毕竟这次李元嘉要做的不是玻璃,也不是棉花,更不是烈酒之类的玩意儿,可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食盐!
普天之下,谁不吃盐?
可以说在任何一个封建社会,食盐都是仅次于粮食的战略物资,和铁处在同等的位置上面。包括与突厥等番邦的交易,盐也是大唐对他们施加影响力的重要凭仗。
所以李元嘉才会觉得自己贸贸然想要插手这一行,恐怕是要给自己找不痛快啊!
“嗯,要不让人先试一下?”
微微的眯起双眼,李元嘉让自己在浴盆中埋得更深了一些:“不去大规模的制造,只是让人先把海水晒盐的步骤和细节给研究透了,这应该没问题的吧?偷偷的来就行了……”
……
贞观十二年的十月,大唐其实并不平静。
月初的时候,巴州獠反。
月底的时候,钧州獠反。
与此同时,还有明州,壁州,到处都是一片喊杀之声。
当然了,都是在大唐的边边角角,叛乱也都是几百人或者几千人的规模,影响力不大,老李随便派一员将领领个千把人过去,基本上也就是几天十几天就能平的事儿。
就连西突厥一分为二,处月、处密与高昌联合起来,一起攻占了焉耆五座城池这种事情,在大唐中枢看来都是小咳嗽,根本就不用花费太多的心思。
天下大安,歌舞升平!
反正不管天下太平还是反叛四起,其实和李元嘉都没什么关系,因为在长安城……不,应该说在整个中原地区,所谓的叛乱根本就影响不到,自然就更影响不到他这个大唐亲王了。
不过时不时传来的叛乱消息,也让李元嘉明白了一件事情:为什么老二愿意把天下各州分给那些亲王和开国功臣们,让他们世袭刺史之职,也明白了这种在后世看来的天大恩典,长孙无忌他们会觉得是一个苦差事,以为是李世民在卸磨杀驴。
在长安待过之后,除了洛阳,谁愿意去别的地儿?
那叫发配好不好!
所以在隐隐听说了自己兄弟们在各自封地上的抱怨声之后,李云嘉一时间也不知道是该庆幸自己留在了长安,还是该无奈与距离大唐中枢太近了。
不过有一点他倒是可以肯定,那就是在始平的冬狩回来之后,他的韩王府渐渐变得热闹了一些,开始有了更多的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