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船行已数日,依次路过了常州,镇江,扬州,淮安。
一日晚膳后,忠儒觉得兴致正好,便走出船舱,欣赏沿河的风景。扶舷而立,只见天边新月如钩,散落的银屑在河面泛起粼粼波光。微风拂过脸颊,尚觉得春寒料峭。
突然一个奔跑嬉戏的小孩摔倒在忠儒跟前,大哭起来。忠儒将他扶起,交与他母亲。妇人点头致谢后,冲着小孩嗔怒到:“不长眼的家伙,这下好了,摔疼了吧。不哭了不哭,娘给你揉揉。”
一会儿,妇人又唱起童谣,哄小孩入睡。
忠儒渐渐听入了神。这首曲子,他再熟悉不过,小时候,姨娘也是这样哄他睡觉的。忠儒不由得想起了远方的亲人,鼻子突然一酸,一时间,思乡情更切。
忠儒抬头望向天边新月,嘴里念到:
“远去京城千万里,
家书写罢寄长风。”
突然身后一个声音传来:
“多情诉与天边月,
枕上相逢好梦中。”
忠儒回头看,只见一老伯正背着双手朝自己走来:“怎么,这是在思念亲人,还是在思念哪家的娇小姐啊?”
“老伯见笑了,不过是胡诌罢了。”忠儒答到
“我方才听你说到京城,那便是与我同路,你要到京城,所为何事啊?”老伯问到。
“我乃江南一书生,此次进京,是为赶考而来。”忠儒答到。
“如此青年才俊,相信你定会大有作为的。”
“谢老伯夸奖,晚生王忠儒,不知该如何称呼您呢?”忠儒问到。
“你就叫我沈伯吧。”
忠儒与沈伯一见如故,交谈甚欢,尤如高山流水遇知音。在得知忠儒身世后,沈伯很是同情;听闻他乡试中了解元,则欣赏不已;又与忠儒聊到江山社稷,忠儒对答如流,见解新颖,连沈伯都自叹不如。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不知不觉,已是三更鸡鸣之时,两人这才回船休息。
连日来的阴雨绵绵,使得天气越发寒冷。
一日,沈伯觉得不舒服,像是感染了风寒。到傍晚时分,仍然高烧不退,浑身无力。深夜时,已是病入膏肓,昏迷不醒。
家丁急得不行,就连忙找来忠儒说:“王公子,听说你会行医,快来救救我家老爷吧!”
“你家老爷怎么了?”忠儒问到。
“我家老爷感染了风寒,已经人事不省了,怕是熬不过今晚了。”家丁慌慌张张地说到。
忠儒连忙随家丁来到沈伯的客舱,只见他额头上冒着虚汗,满脸通红,浑身直打哆嗦,忠儒摸了摸沈伯额头,发现他烧得厉害,又撑开他的眼皮,见已有血丝,忠儒断定应该是寒火关心了。这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出人命的。可是客船行到这荒郊野岭的,上哪儿去买药呢。无奈之下,忠儒只得先按大椎穴和风池穴两个穴位试试看,可是过了好一会儿,仍然没有什么效果。这时所有人都急坏了,围观的人也开始七嘴八舌地一议论起来:
“行不行啊,会不会是没救了吧。”
“这要是死在船上得多晦气啊。”
“唉,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只能怪他自己倒霉。”
突然,灵光一闪,忠儒想起了姨父曾告诉他,将蟾蜍杀死剥皮贴于胸口,可以治疗风寒。于是他让舵手在就近的码头泊船。然后对船上的人说到:“大家静一静,沈伯的病,蟾蜍或许能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希望大家随我到岸上抓一只蟾蜍。”
船客们虽然半信半疑,可是事已至此,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于是大家举着火把,纷纷跳上岸来寻找蟾蜍。
正值二月中旬,天气寒冷,蟾蜍大多已冬眠,实在难寻。大家找了好一会儿,连蟾蜍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好些人没了耐心,返回了船舱。只有忠儒,沈家家丁和其他几个人还在坚持着。
忠儒心急如焚,心里想着:蟾蜍啊蟾蜍,你快快出现吧,沈伯的病就靠你了,菩萨保佑,菩萨保佑。就在此时,他突然看到路旁荨麻林里有好大一只蟾蜍,于是喜出望外的他,顾不上疼痛,就轻轻拨开荨麻杆,扑了上去。原来啊,是个石头。就在他心灰意冷之际,忽然听到对面有人在喊:“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就在大石头下面。”所有人都高兴极了。
忠儒立刻跑回船上,用利刃剖开了蟾蜍的肚子,然后扒开沈伯胸前的衣襟,将整只蟾蜍敷在了他的胸口上。果然,不到一盏茶的功夫,沈伯竟真的退烧了,人也渐渐清醒了。船上的人都称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