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听了我的话,转身进了里屋,过了一会,将一个长条木匣取了出来,道:“张子和本人并没有想过要创立这样一个音律术,创立音律术的,是张子和去世两百年后的一位乐师,你知道我的祖父,你的太师爷是怎么死的么?”
我听师父说到这里,不由得一惊,我的太师爷本是河北著名的医者,不想却壮年早逝,据说是得了暴病而死的,这件事一直是师父家的一个忌讳,现在听师父主动提起,我自然也是被他问的说不出话了。
师父见我不说话,便接着道:“其实你的太师爷当年,是被人杀了,而杀他的人,正是和这音律派关系莫大……”
当年我的太师爷医术非常高超,据说他自幼就是个学医的天才,不但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书有极高的造诣,还熟悉后世医家的各类医书。
太师爷十九岁时拜了当时京城的一位著名医家为师,这位医家对金元四大家的医术都很有了解,据说这位大师的祖上曾是朱丹溪的弟子,故此太师爷又对补阴派的理论有了一套新的认识,太师爷出师后边行医边继续研究医术。
数年后,他便旁通了攻邪派、补中派、清凉派等三家的医术思想,医术更是大进。又过了几年,太师爷便名声大振。
就在太师爷成名后不久,突然接到了他师父给他的急信,说是他师父患了绝症,将不久于人世,请他去见最后一遍。
太师爷急忙从外地赶回了京城,他见到那位大师时,大师的家人已经开始准备后事了,而大师本人也已经进入了昏迷。
太师爷进了大师的卧房后,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坐在床头,给大师诊了脉,他这一举动明显令大师的家人起了厌恶之心。
试想以大师的医术,尚且不能自我医治,何况太师爷这个做学生的呢?
不想太师爷诊了脉后,居然向大师的家人问起了病情。家人又不好不说,便简单的说了一下情况,原来大师几个月前出门行医,回来后便得了一种怪病。
这种病倒也不要命,只是一旦听到大的声响,便会吓得晕倒,醒来后与常人无异,可是但凡再听到大的响声后,便又会晕倒。
如此下来一年,大师的身体开始撑不住了,他本就年老,身体虽然一向强健,却也受不住这种刺激,最后终于还是病倒了。
太师爷听完家人的叙述,又给大师诊了一次脉,沉思了一会,然后便将大师的儿子请进了卧室,大师的儿子并不学医,一直在外经商,他见过太师爷诊病,自然也知道太师爷的医术高明,故此对太师爷到没什么厌恶感。
太师爷告诉他,大师显然是受了某种惊吓,才会患上这种怪病,使得太容易被惊吓到,本来这个病不是很难治,但不知为什么,大师却耽误了一年。
大师的儿子听了这话,虽然不怎么相信,但是知道父亲可能有救,自然也是极为高兴地,于是便急忙问治疗的办法。
太师爷淡淡的说:“首先要取上等珍珠粉三分、当归和熟地黄各一两半,人参、酸枣仁、柏子仁各一两,犀角、茯神、沉香各半两,然后用蜂蜜调和成丸,以辰砂作为外衣,做成每个两钱重的药丸,等师父醒来后服下一丸,就可以暂时无忧了。”
那大师的儿子见到太师爷说的极有自信,心里也很振奋,于是便赶忙令家人去准备这种药丸了。太师爷也利用这段时间用薄荷煮了一碗汤,放在床边等大师醒来。
在床边坐了一阵后,太师爷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又叫一个家人去了一面锣来,吩咐那人站在门外,嘱咐那人说:“我和师父谈话时,你听到师父说到辰砂时,便开始不断敲锣,声音越大越好。”
那家人听了吩咐,似乎有些胆怯,太师爷给了它一块银子,道:“你不必担心被罚,即使不成,我也会全力保全你。”
那人听了这话,方才放下心来。
药丸做好后不久,大师便醒了,太师爷刚忙劝大师服下了药丸,大师却不知为何,竟极不愿意服药,太师爷连番苦劝之下,大师才将药丸服下。
太师爷见大师服下药便道:“老师,五脏中的每一脏都有阴阳,人的精神不安,大多时候都是因为肝胆与心中的阴阳两气出了问题。我方才用的药丸中的珍珠粉针对肝胆和心,都有调节作用,珍珠性质和味道属于咸寒一类,可以平息肝气中阳气的强悍盛大,又不过分伤害肝气,而它对于心气,则有安抚调和的效果,可以让心气中的一样调和,令人精神安宁,您看我这味药用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