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境内群峰参天,岭谷交错,溪水回环,到处清荣峻茂,而论峰峦俊秀、山灵水秀当首推齐云山。
初唐年间,有位栖霞道长隐居与此山中,餐风饮露,修真练道,无意中在山中天门岩洞中得到一部古卷,乃前朝名士为避乱世在此洞中修行所留遗物。
古卷上记载着各种法门妙术、功夫心法,奇妙幻化、威力无穷。
道长本是练武之人,得此奇书,潜心修炼,终有小成,逐于齐云山上开宗立派,将所学传于门徒,世人皆称其为“太真圣人”,其门派统称为玄武门。
又因其教派所尊玄武大帝的塑像,乃百鸟衔泥所塑,十分灵验,致使齐云山香火日益兴盛,民间称为“玄帝香火”,每年朝山的善男信女,不远千里而来。
加之齐云山境内幽深奇险,山高水秀,层峦叠蟑,气象万千,引来了无数想修身参道的高人奇士们。这些人中不乏有莫名而来,想偷盗古卷之辈。
太真圣人因恐古卷宝典落入歹人手中,于是将古卷重新珍藏,并将自己从古籍中所学所悟传于五大弟子,令其相互牵制,共同光大宗派。
五大弟子散居于齐云山三十六奇峰、二十四洞泉间,设派招徒,共传香火,宏大门楣。
各派又尊大师兄创立的剑真派为教首,听其引领行事,谨尊真人遗命,恪守门规。又因剑真派教规森严,收徒审慎,寥寥数百年,门徒甚少,外人难以参勘其详,越发神秘异常。
山北麓的岩前镇是出入齐云山的必经之地,偶尔有道人下山来采办,世人才能得以一睹真容。
到了南宋乾道年间,小镇日渐兴旺。镇上小桥清溪、古树葱榕、田园青翠、粉墙黛瓦好一派富饶的景致。
镇外横江的江面上摇来了一只小舟,除操舟的船夫外,舟中只有父女二人。那年长的男子须发虽已斑白,但眼神炯炯如炬,一望便知并非寻常之人。
那女孩子年约十三、四岁,一身鹅黄罗衫,挽着两个双发髻,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灵动非常,衬得精致的脸庞异常美丽。
她依在男子身旁,问长问短,显露出一片天真与乖巧。
这时候已经炊烟四起,暮色苍茫,船家正将船头渐渐靠拢到岸边来。
船上的父女俩收拾行装正准备登上岸歇息,忽然看见大路上一位年轻道人匆匆地走来,脚步起落极其轻快。
那人青布长衫,头戴斗笠,大步独行风度翩翩;背上斜插一柄长剑,剑柄上的黄丝穗子随风飞扬,实在是气概非凡,令人侧目。
暮光之下,那道人越走越近,中年男子定睛一看,将来人看得分外清楚,不禁高声喊道:“来者可是齐云山剑真派的杨贤侄?”
年轻道人听闻一惊,连忙停住脚步,抱拳作揖道:“请问来者尊姓大名?”
中年男子高声说道:“贤侄,我是恒山派的周佑光呀!”
年轻道人惊呼道:“啊,原来是周师叔,恕在下眼拙没有认出来,实在惭愧。周师叔许久未见苍老了许多!”
“故年一别,不想会在此重逢!国破家亡,山河全非,怎不令人憔悴呀!“说完周佑光凄然落泪。
年轻道人叹气道:“可恨那金兵占了我大宋河山,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害得老百姓遭了殃,唉——!还是暂且不提了罢,不知您老此次为何而来?”
周佑光将小女孩拉到身边,说道:“我此次是带小女来投奔剑真派张真人的,来,绮云快见过你杨眉师哥。”
那女孩听了父亲的话,走过来抱拳行礼。
杨眉忙还了礼,说道:“我看师妹满面英姿,雷霆利落,料想武艺一定非凡。”
佑光忙摆手道:“过奖,过奖,小女只是会一些粗浅功夫罢了。”
杨眉亲切地说:“您老既然是来投奔师傅,那就随我入住旅舍,明日待我采卖后,一同入山,可好?”
佑光大喜道:“好呀,我今夜必要与你好好叙叙旧。”
周氏父女背起行囊包裹,跟随杨眉到镇上落了脚,要了一些酒菜,对酌话谈很是欢喜。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