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郡。
随着吴宣的归来,原本尚有些平静的地方,又泛起几分涟漪来,正所谓无风无浪,而其势自发。
城外亭口,一如当初旧时。
“吴公此番安然归来,真是甚好,辛泉这些时日与本地士人来往,学问上仍多有不解之处,这会儿全皆仰望吴公解惑!”
得到了吴宣飞书消息之后,最先赶来的却是辛泉,只见此人一脸的欣喜之色,比之以前,面上的许多的忧愁都不见了,当然,但最令吴宣感到诧异的是,虽不过短短时日,辛泉的身材比之当初,却已然有些发福了。
伙食明显好了很多。
“此事好说……不过,多日不见,辛泉兄体魄见壮啊!”
听到这声打趣,辛泉羞涩一笑,但面带春风,显示着这些时日的经历状态。
“这还多亏了吴公传学,使得在下一介区区,也能闻名于州郡,这些日子,多因吴公的名声,各方士人力邀在下讲学,虽说还不曾学成吴公一二,却也勉力不倒……”
谈到这里,辛泉也是感慨万分,如今之生活,可不就是他曾经奢想,却也一直都难以达到的境遇吗。
但他仍然记得,若无吴宣收纳自己,传播学问,只怕这东郡上下,谁又能看的上自己这一个微末士人呢。
“辛泉兄客气了。”
吴宣听了,心下也有些感慨,不过,还是正色道:“辛泉兄往日传读文章,皆能一一阅尽,通读于心,仅此勤勉之意,就已经胜过庸碌无数,倒也不必如此!”
“吴公赞誉了……”
辛泉闻声,面上微微红润,有些不好意思。
须知道,此时文化知识大体上仍是竹简传播为主,对于文化知识的流传很是不利,虽然在阎浮大千之间,纸张已经缓缓流行开来,但各方面想要完全取代,仍有些时日。
当然了,神仙那边却是不在此列。
而且,虽说诸子百家去时不远,但知识的传播却反而有些不如以前。
主要还是把持学问的士族已然缓缓出现,对于更多的士人而言,知识却是不易见了,也不易得了。
因此,对于已经流传的学问,所有人都是力求反复阅读,牢记于心,完全可以说,一本书读烂了,真不是谦虚之词。
这个过程中,所谓的记忆力,反而是当下的常态。
就如秦时焚诗书,到汉以来,儒学大兴,尤其那位口述前人之学的秦博士伏生,因为他的缘故,尚书得以重见天日,也就是所谓今文。
而古文,则相传为鲁恭王拆孔子旧居,发现的先秦文字所记载之尚书,再经孔子后人孔安国整理而出。
只不过,后来,演变成了古文今文之争。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汉武之时,鉴于秦以来焚书之事,导致战国以来,诸子传承各家分有,真伪难辨,于是,朝廷大收篇幅,广开献书之路,经整理之后,皆藏于宫廷。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