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父亲和飞鱼仔除了对阿海、韦小棠和我进行安全教育外,还特别反复强调这次广西边境之行,要到少数民族地区,我们务必一定要做到“入乡随俗”。
飞鱼仔甚至把能否真正做到“入乡随俗”作为我们这次广西边境之行是否取得圆满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
父亲甚至还跟我说了“入乡随俗”这个成语典故:入乡随俗,就是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要尊重、适应和主动融入当地风俗文化。不要给别人带来太多的麻烦。
我们一行五人两部车沿着珠江、西江、邕江、左江上游而行。根据韦小棠事前网上查阅的资料,以及当地钓友推荐的钓点,我们一路作钓,一路西行。
到了南宁吴圩机场西南边的扶绥县城,我们入住位于左江边的松江大酒店。办好入住手续时,已是下午四点多。
听前台服务员说,在县城西北隅离酒店不远的左江边有个庙宇叫金鸡岩,平时常有人在那里放生,常有大批翘嘴鱼在水面扑食。
飞鱼仔和阿海听罢,顾不上长途开车劳累,放好行李后就叫大家驱车前往钓点。
途中路过县城中学,远远看见校大门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韦小棠赶紧叫停车。
韦小棠说,他大学睡他上铺的同学就在这个中学当教师,路过老同学家门口,他岂能视而不见、绝尘而去?
放下韦小棠后,我们继续赶往钓点。不到二十分钟,我们就到了金鸡岩渡口码头。
金鸡岩为明代遗址,坐落在浑圆厚重雄伟的笔架山腰间,濒临左江,与县城中学隔江相望。相传金鸡娘娘于此修道成正果,故名“金鸡岩”。它的神奇毓秀,吸引着古今众多的骚人墨客,名流巨子,专家学者,著名人士,香客游人纷纷慕名而来。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此洞留下“三误三返”游迹;清代名人刘宅俊在悬崖岩壁上刻镌?“鸡岩帆影”题词刚劲有力、熠熠生辉。
我们找地方停好车后,这才发现岸上有很多穿得花花绿绿的妇人排成首尾互不相见的长龙又唱又舞。
码头那里摆满了祭品,有人吹吹打打,好几位道士又唱又跳做法事。还有人不断往江里倒一桶桶的田螺和泥鳅。
原来,这是祈雨队伍正在祈雨。听说已经是第三天了,虽然妇人们个个浑身大汗疲惫不堪,可是我们抬头看,头顶还是万里无云,丝毫没有下雨的迹象,看来,这祈雨队伍还得继续祈祷几天才有可能感动上天。
飞鱼仔停车后,却不下车。他说,人家在祈雨,我们别当着几百人的求雨队伍挥竿作钓。毕竟他们刚刚往江里放生,这些放生的泥鳅和田螺都是要进贡给水龙王,让水龙王传令给上苍下雨,要是他们一边放生,我们一边操起家伙作钓,岂不是跟水龙王抢食。
飞鱼仔没有打开车门,不时用手摁住躁动得上窜下跳的狗。显然他担心他那一条纯黑公狗看到这种场景。狗要是看见从江里上来享用丰盛祭品的水龙王的虾兵虾将后狂吠不停,那岂不是坏了祈雨人的好事。弄不好被他们追杀就麻烦了。
看到放生的江面上,水面涌动荡漾,大群翘嘴鱼猛烈扑食浮游在水面的泥鳅,大家手脚痒痒的,心里憋得特难受。
好在求雨队伍很快就吹吹打打离开了。那样子好像是请到了水龙王了,要一路吹吹打打护送水龙王去干旱之处降一场倾盆大雨似的。
队伍远去后,大家赶紧从车后箱拿出钓具,跑到码头的浮桥上开始作钓。几乎每抛几竿,就会有一个重重的顿口,人人都很亢奋,一旦中鱼,就直接飞竿上岸,全是五六斤的大翘嘴。
不到一个小时,三人总共钓到十五六条,我帮忙把鱼放到鱼护中,也跟他们乐得心花怒放。
中途父亲遇到一个重重的顿口,差点没把他拉下水。飞鱼仔和阿海见状,赶紧跑过来帮忙,飞鱼仔从父亲身后伸出双手紧紧着父亲,尽量让父亲不致于被大鱼拖得踉踉跄跄,而手忙脚乱的阿海则拿着抄网在旁边忽前忽后的跑着。
折腾了将近四十分钟,终于把一条近五十斤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