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她要让自己对龙儿的欢喜在三个人之间永远成为秘密。而在他们之间,大家所看到的、表面了解的只不过是她永恒的完美,无懈可击的顽强,和她对逢坂大河不求回报的友情。
林子予离了屋,像童话里孤独的巨人,在万籁俱寂的夜里站在街头,牵着木马,等待开花。
“布林,怎么跑出来了?”林子予的母亲见她不在屋里,也出来寻人。
“孩子们怪闹腾的。”母亲大概太久没叫她的小名,她有些反应不过来。
“坐一会儿吧。”母亲走到附近健身小广场的木椅上坐下来。
林子予坐在母亲身旁,她太久没有和母亲单独相处,有些不自然。
“不结婚了吗?”母亲也许把林子予说的“要出家”的话当真了,又或许实在担心她和任书彬分手后目前单身的状态,如此问道。
“不结了,可以不?”林子予并不想母亲打听和操心这些事,假设人们的感情里没有父母们的关心和干涉,他们早就幸福了许多。
“假如任书彬的家人确实不喜欢你,可以。不必耽误。我林家当公主养的孩子不会受任何委屈。”林子予的母亲好像想起自己的经历,她曾经的那些委屈与不受待见,坚强与狠心,势利与现实,焦虑与不安,印证着她角色的转变。
“好……”林子予想不到母亲会这么说,印象中她总让林子予以德服人,以真诚动人。林子予试探着问:“如果我嫁个穷小子呢?”
母亲的脸很快阴沉下来,路灯下照射的阴影让她的表情显得更凝重,“他必须至少要比你爸成功。”林子予早就明白这样的道理——把辛辛苦苦养了几十年的孩子交给更差的人、或更差的日子,天下哪有父母看得下去呢?“况且,你说的那个穷小子,会娶你吗?他要是都不敢保证给你一个温饱生活的,他怎敢?你爸以前够穷的,我敢嫁他,他敢娶我,管他谁人阻挠,那全赖他早想好要闯出一个未来,用行动和成就证明给了所有人看,他是不容失败的。”
林子予有些忧郁,此时她与母亲的对话好像与刘敬印、徐嘉文之间的对话,她觉得母亲变得越来越像一个朋友,却把话说得那么真实和直接,一字一句刺在林子予心头——那个穷小子林楚汉,哪有那股闯劲儿呢。
“你爸爸,他舍得让我吃苦的那一个决定下,就意识到要终身弥补的。那孩子能给你这样的承诺吗?”母亲转过头看着她,仿佛早已了解林子予的所有。
“他能承诺也好,不能也好,确实不能质疑你们之间的感情。能承诺,那是他当下爱得过于热烈,去闯;失败没关系,反正一定要拥有你。他要是不能,太正常了,他理智地爱着你,他赌不赢一个看不清的未来,他不那么自信,他弥补不了……”母亲又转过头看向前方无人的黑暗,“但是我是挺欣赏任书彬的,尽管我不能把你送去他身边。他倒也是在努力,给你看,给我们看,也是给他的家人看。但没有关系嘛,布林,你的婚姻还是自己做主——前提是爸妈不允许你受苦。”
林子予乏力地靠在母亲身上,闭着眼不想说话。母亲早已老了许多,比几年前明显瘦了太多。可就是这个瘦小的躯体里,蕴含林子予此生读不懂的故事与智慧,她所能听到母亲讲的那些故事、领悟到的那些道理,依然太过表面。
她的思绪飘得太远,忽而想起大学实习期间的一个母亲节,她走在街头,为推文取材做采访——
“100分啊,都好的啊,因为你是我的女儿啊!”只是因为我是这样的一个身份,在她的世界里一个特殊无可替代、独一无二、血浓于水的关系身份,所以在她“知足常乐”的世界里,我就是满分的。
然而我给妈妈满分的原因却是全物种的共性原因——仅作为一个孕母育母的伟大。
我当时觉得很难过。我问她:“你觉得我会给你打了多少分啊?”
“90……或者100?随你给多少的呀,你喜欢多少,都好的啊。”她当时正忙着,“哎呀……布林,我现在想不来这么复杂的问题呀……”至今我未知这10分空缺的原因,或许她不自信。
不久,她打来电话追问,我简单说了几句,她又开始督促我按时吃饭。
我们平日里是很少问候的,倒也不是因为距离问题,而是从小到大,我就是很独立生活,慢慢地也就习惯了。从南往北跑,看似我当时一个任性逃离的决定,其实当时却是思索已久的。她尽管觉得十分不理智,收到通知也气在头上,总觉得南北距离太过遥远、往返太过奔波,生活条件又不如原本的,不久的将来也是肯定不恋家了;但她总在假日里三翻四次问起回家的事情,问起生活的一点变动,假设得知我有所需要,就开始忙东忙西,准备着采购,从家里邮寄过来。
我也许是太过骄纵不改错的。在好多的时光里,我总是去说对不起,而直到今天,我还是想对她说“对不起”。我总是很让人失望。但也真的谢谢她能包容我。我们基因里都是不善于表露的,甚至故意隐藏关切的。只是从后来的哪一天起,我突然明白,我也该真的努力一把去赚一个妈妈给的“谢谢”。
林子予终于想着要说什么,她有些困难地张开干了的嘴唇,在路灯的光晕里吐出像空气一样的气息,轻而薄:“对不起。”
母亲像是教育婴儿时期的林子予一样,重新变得和蔼温柔,她笑着:“要说’谢谢’。”
但林子予还是要说“对不起”,那些日子里她所以为的家庭拒绝穷小子的现实与势利,是一种对贫穷的恐惧,对爱和真诚的贬低。她甚至批判那些穷怕了的人——他们觉得任何精神力量都是没有用的,在与人交往时,他们首先只会想到对方的物质条件及其能给自己带来的利益。更使得她好奇的是,那些穷怕了的人,曾经有没有哪怕受过一点精神力量的鼓舞?或者说,那些贫穷岁月里,他们是靠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坚持过来?难道都是靠着歪门邪道走过的穷日子吗?以至于在所有的社交中,他们能只看利益而无视感受情绪,甚至强求身边的人也仅从利益和条件出发。林子予对他们太失望的,或许对于他们来说,只要给他们符合心意的利益或条件,就会真的亲手杀了爱人吧。
而今她得到母亲的答案,自愧是自己的匮乏。或许人觉得自己有道理的时候,一般都还有变通的余地。但只是她脑筋太死、观念根深蒂固,以为大爱感天动地、无所不能,才会觉得自己是绝对的有道理吧。换作是她对彭开怀的寄望,她虽是希望彭开怀能找到所爱,却依然也像母亲对她一样,希望彭开怀衣食无忧,余世丰厚。
或许吧,这个世界只有两种明白人,一个过来人,一个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