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又称小龙,长虫……
所有的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目前全球总共约有三千多种蛇类之多。
蛇类的身体细长,四肢退化,没可活动的眼睑,没有耳孔,没有四肢,没前肢带,身体表面覆盖满鳞片。
不过蛇类只有部分有毒,但大多数是无毒的。
蛇类大部分是陆生的,也有半树栖息、半水栖息和水栖息的,除分布在南极洲以及新西兰、爱尔兰等岛屿之外的世界各地之中,大都以鼠、蛙、昆虫等为食。
蛇类的表皮是以蛇鳞所紧紧覆盖的。很多人把蛇类的外在质感与蚯蚓的质感混淆,其实蛇皮的触感是干爽而平滑的。多数蛇类都是以其鳞片来抓紧地面及进行移动的。蛇鳞的质感可以是平滑的,也可以是骨质的或者粗糙而有微粒的。蛇类的眼睑位置长有透明的眼膜,这片薄膜亦是蛇鳞的一种。
蛇类有换皮的习性,一般被称之为“蜕皮”。在蛇类的蜕皮习惯中,蛇皮是一层叠一层的。蛇鳞是紧密相连的,新旧的蛇皮紧紧相连,蛇类蜕皮的过程就像把袜子从脚掌褪出的情况是一样的。
蜕皮对于蛇类而言有很多功效。第一,最外层的受损旧皮得以替换;第二,换去蛇皮可以免于受蛆虫等寄生虫所侵害。在很多会换皮的生物,如昆虫等,均证明蜕皮是令生物变得更加巨大的手段之一,不过蛇类的蜕皮习惯是否有这种作用尚在争议之中。
蛇类的蜕皮是每隔一段时间便会重复进行,而蛇类毕生都会一直进行蜕皮。在要蜕皮之前,蛇类会停止饮食并躲在某个安全的地方。蜕皮时蛇类的表皮会变得暗哑干燥,它们的眼睛会变得混浊或者呈现蓝色。旧皮的内侧面会产生水份,这令旧皮与新皮能够得以分离。数天后,蛇眼重新变得清澈,而蛇皮亦已经脱下。旧皮是从嘴部开始被撑开的,蛇类透过不断与外物,如粗糙的地表或石头之类来磨擦,使尽力气从旧皮中穿出。很多时候旧的蛇皮都是从头部至尾部向后方蜕去的,蜕下来的旧皮就像一只褪出来的袜子一般,而旧皮底下的新皮则显得更新、更大及更具光泽。
蛇类其貌不扬,形状色泽奇特、浑身披鳞,头颈高翘、躯尾摆动、快速行进、寻偶鸣叫、泅水过渡、实在难以逗人喜爱。蛇类喜居荫蔽、潮湿、人迹罕至、杂草丛生、树木繁茂、有枮木树洞或乱石成堆、具柴垛草堆和古埂土墙,且饵料丰富的环境,这些都是它们栖居、出没、生活的地方,而有些蛇类则喜欢栖居水中。
蛇类的产卵期一般在四月下旬到六月上中旬,因品种而异。所产蛇卵一般粘结成一个大的卵块,卵块中卵的数量为八至十五枚不等。蛇经常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一般以“守株待兔”方式捕食,但有时也主动出击。笔者曾目睹一条青竹骠蛇在河边追赶青蛙,青蛙一跃跳入河中,蛇也跟着跃入河中,简直像两名一前一后的跳水运动员。也见到过蛇捕食鸟卵的情景。它悄悄地爬上屋檐近侧的墙壁,游到家燕巢边,不断伸舌,惊走了亲鸟。当蛇发现其卵时,先行攻击,缠绕,待平安后,再行张开嘴巴,囫囵吞枣。不要以为它的嘴巴小,实际上它能吞食相当于本身头部大八至十倍的食物。蛇吃足食物后,感到疲倦,进入休息状态,此时极易被人捕捉。至于蛇的觅食次数,因蛇类品种和大小而异。一般夏令觅食活动盛期,特别是产卵繁殖期,一日一次或隔天一次。蛇体稍大的,因觅食量较大,一般是三日至一周左右进食一次。蛇类也喜欢在太阳光下进行日光浴,时间一般为上午十点至十二点左右。行日光浴时,一般伏于地面草丛或缠绕于树干上,也有半身裸露于洞口外、石头堆外面呈盘蜷状的,姿态变化多端。蛇类的活动规律,以昼出夜伏居多,因品种而异。
今世界上的蛇约有三千种之多,其中毒蛇就有六百五十多种。而中国的蛇类有二百二十六种,毒蛇则有六十五种之多。
不同蛇类的寿命各不相同,主要与种类或生活条件有关。一般情况下,小型蛇类的寿命在两年到五年不等,中型蛇类五年到十二年不等,大型蛇类十年到二十年不等,蟒蛇可以活到三十多到四十年左右,甚至更长。但蛇类在野生状态下,由于栖居环境不太稳定,食物有时短缺,加之天敌和疾病的严重危害,其寿命不如人工养殖条件下的长,许多科学家试验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世界上最大的蛇类是森蚺和网纹蟒…
世界上最小的蛇类是小盲蛇,它长的像蚯蚓,只有9厘米长,可以放在手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