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新书的认知上,人们产生了新的分歧。
一位历史学者说:“《万历十五年》的风格过于奇异,令人难于接受。
书内提及了宫廷生活与嫔妃恩怨,应属秘闻一类。
却因海瑞而涉及明朝财政,因李贽而涉及中国思想,则又该划学术著作。
此书既不像断代史,也不像专题论文,实在有些不伦不类。”
令一位同行却说:“这是一本奇书,张斯力图使历史专题的研究大众化,因为采取了纪传体的铺叙方式,层层推进,引人入胜。
深厚的史学功底,加上超人的逻辑思维,还有高雅却浅白的文字,造就了一部新的杰作。”
两种说法都对,《万历十五年》确实有这种种特点。
至于具体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要看个人的喜好了。
说起来,原作者黄仁宇先生,与钱宾四先生颇有些渊源。
黄仁宇是国际知名学者***的门生,而***正是钱宾四老先生的得意弟子。
故而《万历十五年》,与《国史大纲》也不是没有一毫的关系,至少在两位作者的身份上,是有点师承的意思。
单就好看程度而言,读者还是偏于《万历十五年》的。
因为书内对于历史的叙述,实在很有趣,比如正文的开始:
“这一年阳历的3月2日,北京城内街道两边的冰雪尚未解冻。
天气虽然不算酷寒,但树枝还没有发芽,不是户外活动的良好季节。
然而在当日的午餐时分,大街上却熙熙攘攘。
原来是消息传来,皇帝陛下要举行午朝大典,文武百官不敢怠慢,立即奔赴皇城。
乘轿的高级官员,还有机会在轿中整理冠带;徒步的低级官员,从六部衙门到皇城,路程逾一里有半,抵达时喘息未定,也就顾不得再在外表上细加整饰了。”
这样的写法,在之前的史学著作中,是绝不可能出现的。
仿佛散文,或是小说一般,可读性极强。
所以有人评论:“将专著写的如此趣味盎然,引人入胜,在史学界中,尚属于首次。
在读者的诉求刚刚结束,张斯便拿出了这本书,以满足大家,实在令人惊奇。”
或许有人要说,论趣味性,《明朝那些事儿》岂不更强?
这又不单单是趣味性问题了,《明朝》只是通俗读物,基本上处于叙述故事的状态。
其中并没有什么高深的问题,除可读性之外,其它东西有限。
而《万历十五年》对于学术界,是能产生影响。
“虽然张斯在文章说,《万历十五年》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其实依然有许多学者在阅览。
对于书中表达的‘大历史观’,已有不少人撰文论述,不得不说,这又是一种颇具创建性的研究方法。
强调技术,以实证主义从技术角度谈论历史,避免产生基于意识形态的争执。
与英美常用的微观剖析历史方法不同,强调不通过对历史人物生涯探究和单一历史事件分析来研究历史,而是通过对当时历史社会整体面貌分析和把握进行历史研究,掌握历史社会结构特点。
‘大历史观’指出,时代之走向及发展状况,是由无数社会和物质上各种因素共同堆积起来,历史舞台上某一‘关键角色’往往只是一个‘角色’,让任何人来扮演都可以,为众人所熟知的著名历史人物只是正好在那个时间踏上舞台,坐上历史早准备好的空缺‘角色’席……”
“以一种深远辽阔的笔法,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俗套撇在一旁,专注地研究历史的事件。
通过对经济、物质的解析,将前因后果贯穿一通,使得前后连接,各种细小原因,汇聚在眼前,合力造成了已有的结果……”
“张斯对人物的刻画往往带有一点心理史学的影子,在以往,人物的心思一向是文学家驰骋的领域,张斯虽然去揣测人物的想法、动机等,但不能意味这非历史研究,因为张斯的推论或想像皆有广博的史料支撑,故应将之可视为‘以文学手法撰成的历史著作’。
也因如此,冰冷的历史在张斯的笔下生动的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不过张斯的叙事体仍有其缺点:第一点、张斯勾勒人物心思的笔法是经由‘结果论’而产生的,因为历史已经发生过,所以张斯才有能其推断,这与心理学家所使用的方式不同,因此张斯的推断是否妥贴,还有待商榷。
第二点、在历史想像的部分张斯用的是‘肯定’的语句表达,因此人物在无形中就被附加上了张斯想像的性格,显然太过武断而不够谨慎,可谓历史想像发挥过了头……”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相邻推荐:天道神医 地窟生存游戏 异界教官 废柴逆袭:替身四小姐 史上最牛电脑 绝世狂神 我是赵一脚 大莽仙 欧总和娇娇,每天在线直播撒糖 宝可梦大师系统 穿越万界之神级熊孩子系统 超级熊孩子系统 武界之光 超级手机系统 沧凰之翼 孤城异世录 绝世天命大反派 道元归一 文娱神话 咱们结婚吧之为你而来